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从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心理自我防卫

2016-05-03 第65期

鲁迅先生笔下阿Q可谓是家喻户晓的。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但最主要性格特征就是其聊以自慰甚至是赖以生存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鲁迅在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时,主要是针砭时弊,讽刺的范围十分广泛。我们今天姑且不去探讨这部作品的文学意义,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侃侃阿Q的精神胜利法。 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的自我防卫的手段。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使其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心理挫折,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不仅妨碍工作,而且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实践中人们学会了某些对付或适应挫折情境的方式,以避免或减轻这种痛苦折磨,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这些方式被称为自我防卫。人体具有保护生理生化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平衡能力,心理活动也具有恢复和保持情绪上相对平衡和安宁、稳定的机能。许多人可能不了解心理防卫,甚至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嗤之以鼻;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一定用过,而且可能常常在用。心理的自我防卫有消极的、妥协的,也有积极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消极心理自我防卫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非理性的对抗行为,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我安慰:阿Q最常用的就是自欺自慰,也就是找理由安慰自己,把不合理的事情说成合理的。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像阿Q表现得那样极端,而是在遭受挫折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主要有两种表现,即“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的自我安慰。 (2)攻击行为:因某事而引起强烈情绪和冲动,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发泄到某个对象上,而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上了,有时还会乱发泄,以缓解内心的愤怒情绪。表现在阿Q身上就是欺凌弱者,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遇见强者不敢反抗,遇见弱者便凶残横恣。把对“强者”不能发泄的怒气发泄到“弱者”身上,用俗话说就是找只出气筒。 (3)推卸责任:当个人受挫后,不是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而是一味把责任推给他人,埋怨他人,以减轻自己的不安,这是一种文过饰非的行为,即找个“替罪羊”。比方说,有人会说:“我喜欢我的同学,但他们都恨我”。实际上很有可能他并不喜欢他的同学。 (4)理想化:对现实进行歪曲,从而对某些人或某些事进行高估。“情人眼里出西施”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5)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中不能被接纳的欲望或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有人犯罪以后自己去报案,古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即属于这类。 (6)自我否认:表面上不动声色,把烦恼、焦虑、苦闷统统埋藏在内心深处,显示自己的长处,以提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阿Q的表现是自尊自大。他的自尊是妄自尊大,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上) 葛静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注儿童的“性”趣
下一篇:怎样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