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指孩子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孩子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这一过渡跨度很大,若处理得不好,容易导致孩子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跟不上、无法融入班集体甚至厌学等不良后果,给他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所以家长们须对此问题给予重视。 (1)做好生活习惯改变的心理准备:儿童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儿童的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儿童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近年来,不少幼儿园采取对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进行一段时间训练,让孩子能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在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的因缺乏这种训练表现为上课坐不住,课还没上完就要去厕所等等,有的表现了严重的生活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儿童心理困扰而影响学习成绩,严重者发生心理障碍。 (2) 做好自理生活的心理准备:学龄前期儿童的父母、家长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要培养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怎样使用这些文具。在小学新生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儿童自己不会管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上课自己打不开铅笔盒,下课后自己不会收拾书包,也不会穿鞋和系鞋带。这都是父母“过度保护”的表现,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比如,有的儿童鞋带开了需由同学帮助系上,书包、文具由同桌同学帮助收好,结果,遭到同学的耻笑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不愿去上学,严重发展为环境适应不良或发生心理障碍。 (3) 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准备: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让孩子学会上学带齐学习用品和作业,准时到校,听到上课铃响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上课注意听讲,发言先举手,回到家按时完成作业。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以及识字、阅读的方法,书写和做作业的技巧。为保证孩子有效地学习,父母须在家里选择一处光线较好、较为僻静的地方作为专供孩子学习的固定位置。在那里摆设书桌和高矮适当的凳子,最好再配备一个小书架。孩子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他可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书籍和学习用具。每天放学回家,他可以很自然地卸下书包,开始做作业和进行课外阅读。比起那种经常找不到自己学习的位置,到处“打游击”的孩子,前者有明显的优势。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入学后才能顺利地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并取得好成绩。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