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警惕!蔓延在特殊人群中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2016-05-03

抑郁情绪 近年来各大新闻媒体除了积极宣传各种健康知识外,更加关注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甚至大篇幅向全社会报导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极力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但一个个不该发生的令人扼腕的悲剧还在悄然发生了:某中学初二男生默写词语不过关被老师家长批评后跳楼而放弃自己美好的年华,某高一女生因男友被学校记过处分居然吞药自杀,某高二男生因失恋采用了多种自杀手段而让家长老师震惊不已但却束手无策;近日一即将分娩的产妇居然从医院高楼一跃而下,在其生命垂危时医生紧急剖腹产取出胎儿,而心理科就诊的有明显抑郁情绪伴或不伴有自弃行为的产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还有一些令人羡慕不已的高收入群体,如企业高管、白领、演艺明星等等,因无法排解源于自身或外界的压力而走上绝路;另外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子女又忙碌于工作或自己的小家庭,甚至一些子女出国打拼或常住外地,因此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就变成了“空巢老人”,而当老人生病或失去了另一半时,抑郁就会伴着孤独悄然而至,感觉万分无助的老人会因此提前结束生命……人们在悲剧发生后万分悲伤的同时不禁纷纷质疑:“他们都怎么啦?!为何敢于舍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此心理专家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这一切悲剧都源于悄悄隐藏在那些特殊人群中的杀手--抑郁情绪,因为种种原因为被及时发现,而已产生抑郁的人因无法排解自己的抑郁情绪却又未及时得到救治才酿成惨剧。 那么哪些特殊群体会出现潜在的抑郁情绪呢?目前有以下几类人群应当值得大家关注:(1)青少年抑郁,据不完全统计,抑郁后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因素为:父母不和经常争吵、父母离异后存在抚养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或孩子本身患重病、有明显先天生理缺陷、源于家庭或学校的暴力教育、学习压力大、学习目标不明确、早恋、失恋等等。另外青少年期本身就存在情绪不稳、心理不成熟、好冲动且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这也是造成一旦受到刺激(有些甚至是极微小刺激)就会冲动自杀的原因之一。(2)退休在家的老人,特别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们,其抑郁产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丧偶或离异后一直未婚而子女成家后独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导致医源性负担过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者,退休后在经济、社会地位改变后的失落感,离职前过分热爱自己的事业而疏于培养兴趣爱好者,性格内向缺乏人际交往者,以上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悲观抑郁严重而又未能及时发现的老人很容易自杀成功。(3)一些癌症、尿毒症、先天性心脏病、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患者,工作能力丧失又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无能力看病且未能得到广泛救助时,就会悲观绝望地走上不归路。(4)部分演艺明星、企业高管、高校教师、白领等高收入人群,有一较为时尚的名词“微笑型抑郁”来形容染上抑郁的这类人群,在他(她)们令人羡慕的各种光环笼罩的背后却常常由于婚姻情感危机、竞争过于激烈、破产等巨大压力因素,有的酗酒或染上毒品,有的不能洁身自好与黑社会牵扯不清,这些都会导致抑郁自杀。(5)孕妇或产妇自杀或扩大性自杀(多见于杀害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近年来妇产科及精神科屡见不鲜,令人惊骇悲痛不已,精神科常诊断为“围生期精神障碍”或“产后抑郁症”,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怀孕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或意外怀孕,孕妇或家人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怀孕期间休息不好,缺少与丈夫的沟通,缺乏家人关爱或家人关爱过度,怀孕后及产后体内某些激素的变化、体型的巨大变化,另外合并妊娠性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都会导致孕妇或产妇产生不适而焦虑抑郁,还有些妇女怀孕后性格变化较大、易发脾气又与婆母不和,一旦着气后极易产生自杀冲动。 如何防治上述特殊群体的抑郁问题,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及全社会的广泛密切关注,及早发现、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和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保护作用、尽快明确诊断救治才是关键! 卜茹 心理咨询热线:0514-87207347或8725618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烟瘾与健康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对你说42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