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强迫症专题讲座70

发布时间:2016-05-03

关注现实中的自我 何先生退伍后,在市区的一家事业单位就职。他来到我们的门诊是因为恼人的思维仪式,做事前总是要把事情前前后后想个彻底,一点细节也不能错过。一旦有人打扰了他思考的过程,这对于何先生来说便是一场灾难,因为他需要重新地思考整个的过程。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结果被他想成很大的事情。比如去给三岁的孩子买衣服。一般说来,我们带孩子一起到商场里,选好衣服让他试穿,合适了便付钱买下。但是何先生会在家中认真地分析孩子衣服的大小、颜色、质料等等,反复的想去商场的过程,和如何向售货员询问衣服的价格等等。何先生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精神行为”,属于强迫行为。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何先生谈到了自己在部队中表现优秀而常常被领导表彰,但是也养成了反复思考的习惯。我问他现在的状况,他叹气的说道,“境况不佳。”因为退伍时有了强迫症,找工作时不顺利,后来到现在的事业单位上班。地方上的工作不如在部队中那样有激情。随着强迫症的加重,他和妻子离了婚,带三岁的孩子随自己的父母生活。他以前接受了“强迫症治不好的”的不正确信息,所以之前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他自称自己没有朋友,有时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和父母发生矛盾,所以家庭关系也不好。这几年,他放弃了所有的爱好,学会了每日饮酒。 这样的患者是很难治疗的,因为他们常常缺乏持久的治疗动机。有时候强迫症就像是一个泥潭,陷下去的人开始想着爬出来,但是无力。但是陷入的时间长了,就连爬出来的想法也没有了。改变这样的患者,就应该让他重新恢复生活的希望和治疗的动力。治疗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聚焦于强迫症状本身,而是关注于患者的现实处境。我们一起去分析患者的现实:1患者是事业单位的职员,每月收入3000元;2躯体健康,无重大疾病;3离异,有一子;4与父母同住,无其他朋友;5患有强迫症,酒精成瘾。患者非常喜欢他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想其他的孩子一样的成长。患者存在的爱心往往就是治疗中治疗师最应该敏锐获悉的信息。当我对他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些改变可以将你的生活过的好一点,你认为这些改变是什么?”他立刻做出了回答,“让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把孩子教育作为治疗的重点。他很专心的和我讨论孩子的问题,他的孩子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致。我对他在孩子教育上布置了一些作业:每天和孩子讲故事,每周带孩子去公园玩,每月教孩子五首儿歌。他都一一照办了。一个月下来,他说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不良习惯少了许多。而且,为了给孩子买一个好音响设配,他已经不喝酒了。现实中的改良往往改变了患者对生活的绝望,让他们更加有勇气的面对疾病和困难,也坚定他们能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患者容易对自己内心的焦虑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现实中的问题。而现实中患者往往遭遇到生活、工作等等的不如意,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而且现实中形成的焦虑也加重内心的焦虑,使得患者的强迫症状加重,而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我们需要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将关注点更多的转移到现实中的自我,积极地应对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而这样的应对对于患者来说更加有意义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对你说42
下一篇:烟瘾与健康(上)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