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烟瘾与健康(上)

发布时间:2016-05-03

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吸烟率在37%以上。中国大陆约有烟民3.59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超过美国的约3.1亿人口总数。在9亿多不吸烟的成人中,有5.56亿人暴露于二手烟,加上1.82亿儿童,共计有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中国大陆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疾病;每天约有3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这个数字到2050年可能达到8000人。2002年以来,我国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没有增加,高复吸比例也没有得到改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人不能自拔呢? 烟草中的代谢产物有一氧化碳、烟焦油和尼古丁等。尼古丁是主要的成瘾物质。尼古丁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较轻的躯体依赖性,更多的是产生心理依赖。 躯体依赖,尼古丁具有正性强化效应,如能增加正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能增加吸烟者的注意力及操作能力等。当成瘾后突然戒断,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兴奋、不能集中精神、头疼、打哈欠、或全身不适症状。 心理依赖的产生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一方面是对吸烟的不良认知,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  不良认知①吸烟者常常错误地认为,香烟是“社会润滑剂,可使社交更易成功,社会生活更为方便”;②吸烟“有派头、潇洒,为别人点烟是友好的举动,女性吸烟更有魅力;③吸烟可“调节情绪,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好处”只在吸烟成瘾的人身上才表现出来。  社会文化①烟草广告和影视人物的吸烟形象,如思考问题时点烟,生活受挫时借烟消愁;②日常生活中榜样的作用,如男教师和医生的吸烟率超过50%。③条件反射也是维持吸烟的主要因素。还有人把吸烟看成“成熟”的标志、“时髦”、“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标志。 众所周知,吸烟不仅对本人,也对他人产生潜在的、严重的健康危胁,故提倡全民戒烟很有必要。 控制吸烟①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家长和教师带头不吸烟。②影视报刊减少正面人物吸烟的镜头。③建立禁烟的法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国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实施的严肃性仍有待加强。(未完待续) 杨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强迫症专题讲座70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对你说41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