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青少年期是指12~18岁这一时期,相当于中学阶段。这一时期的个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又称为青春发育期。它介于儿童期与成人期之间,是个体从幼稚发展成为成熟的一段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 青少年期的个体在生理上发生着剧变,经历着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体迅速地长高,体重迅速地增加,第二性征出现,各种生理功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身体外形的变化、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成熟,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产生了“成人感”。但是青少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并没跟上相应的生理变化。由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青少年心理上容易产生种种矛盾。 青春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常充满了矛盾。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展加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另一方面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跟不上生理的成熟。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引起他们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使他们的内心充满种种烦恼,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许多矛盾心态。这种矛盾的心态常表现在:他们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得到父母支持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自卑感的矛盾,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的矛盾等等。青少年只有经过心理整合的过程后,才能重新达到心态的平衡。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心理上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希望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会经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父母可能会感到以前很听话的孩子现在变得不听话了。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对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看法,但想法难免显得偏激。青少年情绪常常不稳定,处于焦虑之中,容易激动和兴奋,表现出情绪两极性。即一方面可能因为取得了好成绩非常高兴,惟我独尊,一方面一旦碰到挫折,又陷入极端苦恼之中。他们在父母面前更易情绪失控,表现为对父母好发脾气,常常使父母感到无所适从。 反抗期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第二反抗期呢?这一时期的父母需要转变观念,调整教育的方法。青春期以前,父母往往注意到的是孩子不成熟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孩子具有成人意识的一面。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应开始转变观念,认识到孩子必须经过这一时期才能逐渐走向成熟。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家庭中采取民主的态度,耐心听取孩子的要求和想法,在升学、交友、就业等问题上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合理意见。家长和学校应让他们参与家庭、学校事务的决策,发挥孩子的独立自主性,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并通过积极引导,改变他们不成熟和片面的想法,同时培养他们应有的责任感,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