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压抑常见的有三种。一是过度的饮食压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对饮食欲望逐渐忽略,直至产生了过度的饮食压抑。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候,家中缺粮大多只吃个半饱,这是建设性的压抑,而如今过多的食物使得人们轻易地获取各种美食,也使人们逐渐失去对饮食的兴趣,高度的物质文明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花费在食欲上的精力越来越少,甚至于“快餐”、“自助餐”成为主流,既使在食物丰富的宴会上,人们也常常忽略食物的美味,而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交朋友、谈生意、联络各种信息上。同时,人们的观念变化、情绪因素等也影响着食欲的压抑。在医院里,“厌食症”、“胃溃疡”、“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时髦病。 二是过度的性压抑。与食欲相比,性欲天生具有社会性,它需要与他人来共同完成,因此,对性欲适度的压抑是理所当然的。这里讨论的过度压抑是指对性欲望的全盘否定,不允许自己的内心有任何与性有关的想法及冲动,甚至于成人不能认同性的言语和行为。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有伤身体的、不文明的,常常为自己的性观念检讨、掩饰、自责和自卑。过分的压抑并不能消除性欲所蓄积的心理和生理能量,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情绪的波动会通过异常的途径发泄,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症状,或导致极度的心理病态。 三是过度的情绪压抑。情绪同样具有能量性和发泄性,人类文明社会的维持必需使人们适度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人们不可能像儿童不分场合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且,各种情绪之间、情绪与欲望之间常常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过分的压抑也有具体的表现:不敢说“不”,面对别人的伤害不敢表示反抗,对他人无理的要求不敢拒绝,对自己的权益不会积极地争取。其次,不敢说“爱”,对爱的情感不习惯表达,强调理性和批评,常导致子女或夫妻的抱怨。还有,不敢说“痛”,大多人都认为说痛是软弱无能的表现,素不知长期习惯于将伤痛压抑在内心,可导致各种心身疾病,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癔病、消化道溃疡、疑病症等和痛苦长期不表达有直接的关系。情绪压抑还包括对高兴、恐惧、仇恨、孤独等情绪的压抑,一旦过度,同样会带来病理性的后果。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