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浅析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病因

2017-02-08 第期

  遵循医学的整体性观念,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从生物、心理及社会几方面去探讨:
  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目前主要与神经解剖、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及神经营养因子几方面密切相关。(1)神经解剖:研究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比右侧大脑半球及脑干部位卒中更易导致情感障碍,而多病灶损伤又比单病灶损伤更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2)神经递质: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大脑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其中最重要是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另外乙酰胆碱与抑郁的发生也密切相关;(3)免疫缺陷:文献报道白介素(IL)一lp,1L一6及肿瘤坏死因子c(TNF一Ⅱ)与非器质性抑郁症相关性非常显著,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发现血清中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水平皆高于无心脑血管意外患者,并随抑郁程度加重,其含量升高更加显著 ;(4)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系统激活假说:研究认为脑卒中可激活HPA轴,导致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诱发糖皮质激素抑制,影响情绪的调节,造成脑卒中后抑郁发病;(5)神经营养因子: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含量较非脑卒中后抑郁组显著降低,且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与脑卒中恢复期血清BDNF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血清BDNF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发现,具有神经质个性或既往有过抑郁发作史的脑卒中患者心理往往无法接受这一负面事件,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及心理认知障碍,从而容易导致PSD;而在社会因素方面,由于脑卒中治疗的经济压力,其神经功能缺失导致的社会功能下降,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加上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或丧失,最终可能诱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产生。
  无论是生物学因素,还是心理、社会因素,脑卒中后抑郁的产生机制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因素导致的,其确切的病因及机理需要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

                                                          孙志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失眠会引起高血压吗?
下一篇:浅谈绘画心理治疗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