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在我国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由于康复进程缓慢,且疾病所导致的自身形象的改变如:口角歪斜、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及排尿、排便方式的改变等都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如下几点: 1、失望抑郁: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当发现自己突然失语、瘫痪、大小便失禁时,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这种打击,陷入悲观失望中,表现为情绪低落,整日愁眉不展、哀声叹气、郁郁寡欢、言语动作少,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有自杀的倾向,消极对待治疗,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康复的进程。 2、多疑易激惹:患者由于脑部神经系统的损伤,失去自理生活能力,精神压力大,心情压抑等因素影响,出现易激惹的心理状态。对缺乏根据的事情无端猜疑,对别人的解释经常是将信将疑,情绪不稳定,对自己的要求稍有不从就大发雷霆,觉得家人都不关心、漠视自己,而常常迁怒于别人,与别人很难相处。 3、焦虑恐惧:由于病程长,肢体的功能恢复较慢,治愈率低,以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准确,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恐惧不能治愈,今后的生活还需要靠别人负担,惧怕再也不能照顾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再次发病、死亡。可伴有心慌、出汗、颤抖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建议调适措施如下: 1、建立沟通:患者身边的亲属要以热情的态度,诚心帮助患者的心态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情绪特点,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使今后的治疗及康复训练能够顺利进行。交流时态度要和蔼可亲,措辞恰当,表达准确。 2、耐心倾听:当患者出现焦虑、郁闷、疑惑的情绪时,应不厌其烦,耐心倾听,理解和安慰患者的不适。对患者的迫切愿望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在治疗和生活中尽量提供方便和帮助。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患者,家人要以真诚和耐心来打动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发泄不良情绪。 3、支持、援助:要根据不同生活、工作、文化背景、个性特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可深入浅出的解释,家属成员和病人都要接受医生的健康宣教,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想办法让亲朋好友常来探望患者,给患者一些安慰和关心,使其有一种归属感,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4、合理膳食:病症的后期虽然肠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切忌暴饮暴食或急于大补,此时患者仍脾胃尚虚,要正确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大枣莲子汤等。饮食定时定量,睡前不易喝浓茶、咖啡,忌烟酒,避免引起血压波动。 5、适时表扬:当患者取得某些进步及积极行为时,可通过言语和某些物质奖励给予适时恰当的表扬。以提高患者的兴趣,增强信心,进一步提高其接受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6、培养兴趣爱好:培养患者以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如倾听和欣赏一些乐曲,或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节目。愉快的心态可以引起人体心理和生理状态的改变,产生兴奋和抑制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治疗效果。 顾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