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强迫症专题讲座96——为青春插上飞翔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6-05-03

据统计,包括强迫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一份有趣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患有强迫症学生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患抑郁症的人数。如果说,抑郁症的起病更多的由遗传因素决定,而强迫症的增多却更多地反映环境因素的改变。 中国的学生一方面接受着家庭无限大的爱护,一方面面临着考学、就业的重重压力。从家庭教育来说,中国的家庭往往只偏重文化学习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所有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对孩子所有的情绪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孩子因此缺乏对挫折的理解和承受。而且,孩子常常除了学习能力外,缺乏人际能力、生活能力。这样,一旦孩子在社会上遭遇挫折,他们不能及时合理疏导情绪,而是用不成熟的机制对应。从学校、社会教育来说,我们要承认这几年教育界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但是,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孩子常常被许多的机制激励着学习,往往名次排列是老师们最善用的机制之一。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我们在无形中扭曲,没日没夜的学习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甚至一些学习很好的孩子也存在这样的心理,他们眼里所看中的更多的是名次,而不是学习本身的快乐。除了学习,他们常常对自我和社会缺乏足够的思考,他们会听从别人的建议,盲目的参加各种考试。等到从学校出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才知道他们的幼稚性格无法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文章提出了“80后为何暮气沉沉”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过大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成长,所以有时他们会感到“无力、无助和无希望”。当一种压力大到不可承受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陷于暮气沉沉,这绝不只是80后一代的问题。许多患有强迫症的孩子常常会对我说,“我要是能回到童年就好了。”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最美好的,然而希望时间倒流的心态也是暮年心态。我们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去审视我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我们不要过分的关注孩子知识多少,而是让他们学习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自我和社会,养成他们积极乐观、不惧困难的自信,去培养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增进他们各方面的素质。我们在家庭的层面上为他们减少一些压力,为他们的青春插上飞翔的翅膀。当然,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的阶段,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承受着这样的压力。但是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在家庭中增强能力,去应对他们一生所面临的压力。 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儿童心理专题讲座(六)
下一篇: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观电影《疯狂原始人》有感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