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精神科医生门诊日记(二十八)抑郁障碍的高危人群

发布时间:2016-05-0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更加关注自已的身心健康。而事实上,抑郁症就像“心灵感冒”一样,每个人都可能中招。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全球1/10的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可能患抑郁症。那么,哪些人容易患抑郁障碍呢? 1、女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是第一易患人群。抑郁症病人中,女性病人至少是男性病人的2倍。女性特别是在经期、产后、更年期等内分泌发生改变的特殊时期,患抑郁症几率会明显增加。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影响、男女心理社会应激的不同以及对付应激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有关。女性往往较男性生活更为艰难,遇到应激事件更多,且常处于负性体验之中,又缺乏有效的应付对策。其次,妇女分娩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也容易引起抑郁障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后抑郁或三日抑郁。另外,男人比女人更不容易承认患了抑郁症,他们更担心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2、有明显的性格缺陷者。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个体易发生抑郁症: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具有表现为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或表格过分关注,追求完美,道德观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刻板和固执;或表现为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等。 3、职业压力大的人。常见的公司白领、个体老板、外企员工等。由于压力大,自己又不会去释放压力或自我调节,近年来的自杀个案报导不在少数。 4、学生。这一群体目前受到全社会的大力关注。产生抑郁障碍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单从社会心理因素来看有: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学校及老师片面追求成绩、升学的压力、同学及周围人对自己潜在的对比甚至大学生对就业的悲观、爱情的挫折等等。 5、长期精神紧张或患慢性躯体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这类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困扰,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生活需人照料,以及对生活的失望,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也是相当的高。 6、经历一些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也可能诱发忧郁症。①婚姻状况。婚姻的不满意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离异或分居或丧偶的个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婚姻状况良好者,其中男性更为突出;②经济状况:低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易患抑郁症:③生活事件。重大的突发或持续时间在2-3个月以上的生活时间对抑郁症的发生构成重要的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症的直接因素;④长期家庭关系不和睦,如在农村的婆媳关系不和者。 7、部分老年人。有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子女不在身边,或者经历丧偶之痛等不良事件,容易出现孤独、消沉的情绪,甚至罹患老年抑郁症。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老年抑郁症病人中10%—20%为重症抑郁症。 8、长期使用依赖性物质者。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酒精、镇静催眠药等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亦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表明,长期饮酒者中50%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 9、有家族史的个体。家系研究发现亲属同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一致率越高。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即大约将近或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可有抑郁症家族史。有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在有自杀家族史的情况下,其近亲属应当更加引起重视和关注。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些易患抑郁障碍的“高危”人群,切不可以偏概全,对号入座。当然如果出现抑郁症状则需要及时的就诊,因为被确诊的可能性更大。 杨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拥抱星空 共享未来--写给孤独的小天使们
下一篇:儿童心理专题讲座(五)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