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专题讲座93——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发布时间:2016-05-03
一位上高中的孩子因为强迫症被她的父母送来治疗。治疗之前她已经受到强迫症三年的折磨了。她常常会被一些有关清洁的观念所困扰,不断地追问着自己“什么是脏,什么是不脏”的问题。她对许多的问题不能确认,所以便用大量的时间去洗涤。由于长期强迫症的困扰,她出现自卑心理,少言寡语,几乎和同学不交流。而且强迫症状干扰到她的注意力,影响到她的学习效率,因此学习成绩退步的厉害。由于患者上课时间紧张,所以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门诊做系统的心理治疗,采取了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三个月后,她的母亲来门诊配药,高兴的告诉我她的病情好转了,强迫症状少了一些,她也不太为强迫症状感到特别的烦恼。但是,当我我询问患者的其他情况,她的母亲告诉我:她的学习成绩依然不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依然喜欢独处,不和父母、同学谈心。于是,我建议她的父母学期结束放假时陪她来住院治疗。
强迫症状的好转并不是强迫症治疗的最终目标,因为患者可能依然 存在性格的缺陷,而这样的缺陷可能造成社会兴趣的缺失和人际交往的障碍,这种性格的缺陷也非药物治疗所能解决。一个高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塑形的关键时期,疾病的折磨使患者产生了自卑的性格特点,不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未来。对学习表现出消极状态,对社交表现出退缩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如果长期存在于孩子身上,会给她的未来生活带来许多困难,所以需要及时的对其予以矫正。考虑到高中平时学习紧张,在放假的时候住院做集中的治疗是两全的选择。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积极地转归。一段时间后,患者母亲来配药时反应,女儿的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很高兴她能找到社会兴趣,社会适应能力也增强了。
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我们的观念、行为方式随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在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人们通常能采取适当的策略,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由于物质与精神需要都只有在社会适应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因此能否适应社会,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治疗目标远远不止强迫症状的好转或消失,而是让患者真正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的适应中去改良性格中的缺陷,以更加优越的方式去生活,以更加良好的心态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我们的治疗不是简简单单为患者开几服药,而是陪他们一起进行 “心灵旅途”。当旅途结束,我们不再相陪的时候,他们能够独立的适应社会,能够幸福的生活。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