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一眨眼就过去了,大家可能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听听周边朋友的讲述如何过节,如走亲访友,各种饭局,旅游,看电视,打牌占了许多。那么精神康复病人是如何过节,他们的社会交往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就来谈谈社交康复的重要性并教会康复病人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 首先当康复病人重返社会,以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表现需要重新适应,社交的技巧、新的生活环境、既往的心理定型,都已时过境迁,一切需要从头再来。因此,社交康复是精神康复的重要一环,能跟社会环境接触,而不是与社会隔绝和与社会不相往来,这就是社交行为。社会交往中人与人的交往最为重要,这种交往表现为“人际关系”,它以人际亲缘关系为核心,从家庭这个小世界起始逐步扩展,达到与社会的广泛交往。社交型的人,把他们方方面面的交往以联络图表示,会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当然也有的人社交活动少,人际关系简单,但仍不能回避。有些精神康复病人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与社会接触,怕与人交往,这种人际关系的“畸形”,大多是他病态残留的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病人为什么会发生社交问题呢?(1)病前就存在社交能力缺陷,如性格孤僻、内向、沉默寡言、少交朋友等。(2)精神疾病残留症状,病后的头痛、失眠、疲劳等躯体不适,精神方面存在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行动迟缓等,均会影响患者的交往,是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不足所致。许多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兴奋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而不能治疗慢性期的阴性症状,家属反映:病人出奇的“懒惰”,早上不肯起床,这种有疾病表现的“病态疏懒”,越增加药也越贪睡不起,则考虑是药物影响。久病脱离社会,以“病人角色”自居,自认为“应多休息”而致疏懒。因懒而不注意清洁卫生、使人厌恶,令人回避,何谈社交。还有的存在认知障碍、语言表达不清,沟通困难,也影响人际交往。 就以上两点,笔者支招:(1)孤僻的人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条件与人交往,经常参加活动,扩大交际面。但在交往时中,也要针对自己的性格有的放矢。应多认真听听别的意见,如果自卑自怜,则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让别人对你重新审视,不断的增加自信。(2)正确认识疾病,重视疾病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乐观愉快,自我解脱。摆脱“病人角色”,不以病而依赖他人,迁就自己。变懒于勤,把自己置入正常人群,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多与老友联系,扩大交新友。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家庭、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愿今后每逢佳节,我们能听见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储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