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冷,我们告别秋天进入了冬天。我们的门诊渐渐的增多了许多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冬季节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中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中国的造字也很有意思,将秋和心组成了“愁”。可能古人已经观察到了人们在秋天的心情会低落一些。现代心理学对此有了解释,一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随着昼短夜长的进展,光照时间减少。这会导致体内的激素(褪黑素、去甲肾上腺素)紊乱。二来,当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常会引起一些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心中的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的心绪。因此,秋季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可能加重负性情绪的产生,在现代精神病学的流行学调查中,也发现在秋冬季节抑郁症呈多发的态势。抑郁症是一类自杀率高,易复发的心理疾病,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要抵御抑郁症的侵扰,那么首先就去维护好我们的心理健康。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悦,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平时要善于隔离掉环境带来的负性情绪,二是当遇到不良情绪,要善于积极性的思考,学会控制情绪。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要有乐观情绪。许多不良情绪直接源之不合理的价值观。许多人总是对成功的预期太高,一旦遇到挫折别消受不了。应该明白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道理,每个人的事业、爱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要学会正确面对人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要主动增加生活情趣。秋冬季节情绪低与自然气候影响人体有关,应该主动增加生活中的乐趣。如从事自己所爱好的琴棋书画、养鸟养鱼、花卉盆景、写作、垂钓等等,使自己的情绪得以升华。此外,秋天应注意多吃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诸如鱼类、蛋类、豆制品、核桃仁、牛奶等等,有利调节情绪。亦可酌情增加一些绿茶、咖啡等饮料,以改善心境。最后,要学会控制情绪。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出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缓解心理的抑郁情绪。如果心理郁闷实在无法排遣,就要及时去看看心理医生,听听专业的诊疗。不能因为种种原因,延误了疾病的诊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或对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