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诊断“精神病” 直到现在,医学界仍然没有任何单一化验或测验可以诊断出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本文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因此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根据病史、症状,即病人及家属的报告和医生的观察而做出的。 在家属提供病史时,医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挖掘症状。一是患者生活经历、日常表现及工作情况前后对照。这是一个纵向的比较,看患者前后有无突然、较大而持久的变化,以及有无合理的解释。比如,家中有一位关系密切的亲人去世,一个人表现出哭泣,伤心,卧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明显的诱因也没有可以解释的原因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密切注意了。二是将患者置于一个平常的团体中(如正常生活的家庭中,天天工作的单位中)看患者与周围人相比有无异常举止。比如,一个年轻人追求新潮,身着奇装异服,头发染的五颜六色,身边一群年轻人都这样,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一个中年人,一个白领,在公司如此打扮,就不行了,就很可疑了。 医生在采集完病史后,就得和患者本人聊聊了。聊什么?一是对病史的可靠性、完整性进行补充。这也有效的防止家属杜撰病史,减少“被精神病”的可能性。二是看患者对一些异常现象的解释,通过患者的解释,医生结合专业知识,评估患者存在的精神病性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作出诊断倾向及鉴别诊断。三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在诊断的过程中,由于有不少其他的疾病也可以形成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症状,所以往往需要做一些化验或特别的临床检查如血液检验、脑电图、CT及心理测验等,为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提供帮助。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CCMD-3,这个标准是以各种客观观察的精神现象及行为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依据。所以,在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中,医生要运用大量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技巧以及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也日新月异。有许多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水平。对疾病基因的筛选,异常神经递质的微分子研究也有了许多重大的进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寻找到诊断精神障碍的客观依据,找到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届时,对于询问“为什么会诊断我有精神病”这个问题时,我将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服他。届时,估计不会再有“被精神病”。 杨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