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动荡的社会,破碎的人性——观《白鹿原》有感

发布时间:2016-05-03

人性常常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往往会呈现不同的人性特征。在野蛮的文化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人性恶的一面,在文明的文化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人性善的一面。在统一的文化中,人性常常是统一的,但是有时在动乱的社会中被冲击的支离破碎。近百余年,中国经历了最为动荡的时代。列强的入侵,和内乱的迁延让这个国家国民承受了巨大的灾难。研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会深深的体会到国弱民辱的含义。然而当我们去解读一个普通人的苦难时候,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社会的动乱对一个人的破坏意义了。电影《白鹿原》描写了解放前中国普通村庄的一群普通人的遭遇。与同名小说不同,电影剧情主要围绕着旧社会女子田小娥的故事展开,所以田小娥的死便是电影的结尾了。电影《白鹿原》是很有内涵的国产电影之一,电影将时代的特征和小说的精华演绎出来。 人性和文化可以比喻成肉体和衣服的关系。没有着衣的肉体是脆弱易受到伤害的,着了衣服的肉体又可以御寒避暑的。而且一件衣服的式样会让肉体展示出不一样的美丽,所以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是靠衣着来认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我们对一个经常改变衣着风格的人的认识也会是混乱的,或者说他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混乱的。人性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包装下,会变得稳定不易改变,但是对于社会文化剧烈变化中显得很不适应。《白鹿原》的人们开始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后来这种宗族文化在民国、军阀、日寇的挤压下变了形,所以正如在电影中所描写的那样人性变得难以捉摸了。电影将那个时代进行了压缩,所以我们《白鹿原》的人们是无奈的接受和被迫的适应,结果前一个事件尚未平息,更大的改变又出现了。就像一个赤裸的人刚刚披上了一件单衣遮体,结果又被人扯了下来。人性完全被生存的欲望所占领,道德的外衣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拿电影主人公田小娥来说,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勤劳持家、敢恨敢爱的年轻女性。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料理家务事,帮丈夫处理烦心事。这样一个女子却因身处乱世和文化束缚,落得遭人唾骂、凶杀的下场。试想她若生在当下的社会,大概会生活的相当幸福的。所以性格无好坏之分,关键是是不是适应所处的社会。大概有许多观众会对田小娥这一人物有“生不逢时”的感慨。而其他人物诸如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鹿兆谦等都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性格分裂的感觉,一时间的仁义道德,一时间的伤天害理。这也许就是乱世中人性的特写,支离破碎,可敬可畏。当下正值太平盛世,我们在享受着稳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和倡导自由民主文明的社会文化,也正经历着更为辉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稳定的文化中,我们理所当然的建立内心的理性,构建人性的真善,维护道德正义。我们也要加强祖国的建设,使其国富民强,不受外侮。在国庆节的日子里,祝各位读者节日快乐,祝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精神科医生门诊日记(十二)
下一篇:强迫症专题讲座81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