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要讲究方法技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批评孩子可以说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但如果不分时间、地点,采用不适宜的方式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起孩子和父母唱对台戏,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许多父母一生起气来,就忘记了讲话的分寸。对孩子的批评,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很大的学问。 首先,应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当父母觉得对孩子做了一些不当的举动时,想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想做懂事的乖孩子,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强,难免会做错事情。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这是因为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白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批评孩子,例如:“你怎么那么笨!”“你这个不争气的人!”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既然已看我这个人不顺眼,那无论再怎么改变,父母还是会觉得碍 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变的念头。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吧!对人格特质的批评语:“你怎么这么笨,考这么差!”或对去网吧的孩子说:“你老是撒谎”。对行为的批评语:“这次考试,你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不可取。”或是“你去了网吧却没有告诉我,让我很担心。” 其次,做建设性批评,而非伤害性批评。 建设性批评可采用以下步骤:步骤一:说事件。父母亲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交代自己所指的是那一个事件。比如:“你昨晚因为上网,没时间写作业。”步骤二:说感觉。父母接着应该说明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不但伤身体,也会影响学习。”或“我有些生气,因为你答应我不再沉迷网络的,结果却没做到。”步骤三:说期望。 表明自己对孩子行为改变的期望。比如:“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能先写完作业再玩一会儿游戏。”步骤四:说好处。说明这样做的优点,对孩子的好处。比如:“我相信这样一来,你能成为又会玩又会学习的优秀学生!”伤害性的批评做法:“你看看你,因为晚上上网而没写功课,你每天都这样,你就是贪玩成性!” 第三,批评不一定是大声斥责。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另外,沉默也是一种批评的策略。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在这张纸上描绘出真、善、美的图画。掌握了以上的技巧,孩子就会更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