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病人积极心理 促使病人康复 上期分析了不利于病人康复的心理因素,因而在临床实践中要培养、利用积极的心理因素为病人康复服务。 1、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通过心理和社会支持,鼓励培养病人乐观、自信、顽强、自尊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促使病人的抗病能力,发挥器官的代偿作用。 2、动员心理代偿心理 人类具有很大心理潜能,当人们不幸丧失了某种功能,而其它功能可能弥补和代偿,例如失明病人的听觉和触觉功能可以充分发展,无手臂的人可以利用双足穿针引线、写字、吃饭,并能做到生活自理。 3、纠正错误认知 建立正确求医行为纠正错误的认知,愚昧无知可能会歪曲客观现实,偏听、偏信会干扰和阻碍疾病的康复过程。纠正的方法就是要求人们讲科学,同愚昧无知作斗争,揭露、批判迷信和诈骗行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会也要创造良好的医疗条件和求医途径。 4、正确应用心理防卫方式 正确的心理防御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鼓足勇气,适应困难,寻求新的出路,残疾人最后成才,病入膏肓的病人,最终大难不死,得以康复,均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实例,因为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是面对现实正确的应付方式。 5、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帮助 当病人面对困惑难以应付时,心理咨询可以排忧解难,可以使病人勇敢面对现实,在困境中寻找光明,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坚定病人的信念,最终达到最佳的康复能力。 6、应用精神药物 当病人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产生情绪、思维、行为问题,影响治疗,甚至抗拒治疗,或心理治疗效果差时,正确、适当的精神药物的应用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冼易平 老年心理咨询电话:0514-87207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