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的心理学“圣经” 儿童心理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家长认可,下面为家长们介绍一些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经常被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地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递给了学生,使孩子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决定1分钱也不捐。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有的父母批评孩子不掌握策略,喜欢“唠唠叨叨”, 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再到最后产生厌烦、逆反心理。正确的方法应是,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是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木桶效应:它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指导。 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即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所以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