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强迫症专题讲座56

发布时间:2016-05-03

仪式的意义 强迫症患者经常进行重复性的思考和做出重复性的行为,这样的重复性通常被称为“仪式化”。所谓仪式,就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意义而定期做出的一些行为。我们最常见的仪式是文化仪式,比如端午节时的划龙舟、春节时的贴春联。由于文化仪式也存在重复操作同样行为的特点,所以有的强迫症患者常常会问文化仪式是不是也属于强迫症症状。 我们认为文化仪式和强迫行为是不一样的。原因有二:第一,文化仪式是有意义的,而强迫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对有意义的定义是对自己、家庭或者社会有帮助,有帮助我们就称这样的行为有意义,否则就称没有意义。文化仪式通常在社会层面有相当大的意义,比如除夕夜吃团圆饭是我们中国重要的文化,这对于增进家庭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意义。而强迫行为则不然。我有一个病人每天反复锁门达到了十几次,因此经常上班迟到和不能及时接送孩子放学。我问他十几次的锁门必要吗,他也知道没有必要。第二,文化仪式是大众认同的,而强迫行为是个人独特的。文化仪式往往有较长的历史传承,人们对文化仪式传递出的意义认同,自觉的发生仪式行为。比如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这样的行为是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思念,也是对屈原爱国情结表示认同。而强迫行为却让人不可理解,其他人无法懂得患者独特的想法和做出行为的原因。 然而,文化仪式和强迫症症状又有一定的相似。长期做相同的行为,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在家庭和团体心理治疗中,有时治疗师会为患者设置一些仪式,通过让患者去做这些行为,改变原有的认知。比如,夫妻为了感情冷淡求助医生,治疗师为了增进感情会要求夫妻每天相互说我爱你并且拥抱两分钟,一个月后夫妻关系便改善了不少。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同样会对他们的认知有影响的。往往强迫思维会让患者非常焦虑,为了减轻这样的焦虑,患者便会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存在过分清洁的观念,他认为许多的东西是脏的,自己的手碰到这些东西就会变脏。而手脏使患者最不能忍受的,他固执的认为到手脏对他的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遇到这样的情景,就会显得非常焦虑不安,立刻需要去水池洗手。过分的洗手就是患者的典型的强迫行为。患者每做一次强迫行为,其实就是服从于强迫思维,强迫思维得到了加强。一个患强迫症十多年的患者每天不合理的洗手次数达到了三十多次,我问她能不能减少洗手次数,她说她很害怕做这样的改变。她在强迫思维的控制下,在焦虑情绪的支配下,一遍一遍做着重复性的“仪式”。她也不知道,重复性的动作可能暂时的减轻焦虑,但是强化、固定了强迫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她不能治愈的原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对你说31
下一篇:老年心理系列讲座(41)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