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母亲带着26岁的女儿来看心理门诊。这位母亲介绍说,她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找工作不顺利便留在家中一年。这一年来,她的女儿并没有积极的寻找工作,很是悠闲的在家上网娱乐。26岁的年龄,女儿也没有谈恋爱的意愿。我看到她的女儿时,我很难相信她已经26岁了。她见人很是腼腆,穿着一件卡通图案的T恤衫,耳朵上挂着蓝牙的耳机,腰间带着一个儿童水壶。她说话声音很小,交谈中并没有发现她存在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问及她为什么不去工作,她说她并没有想好要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她抱怨社会上人际关系复杂,她列举出一大堆她不喜欢的工作,她可以列举出种种不喜欢的理由。我问她为什么不考虑恋爱结婚,她说她对婚姻有着许多的恐惧,看见周围同学婚后要操持许多家务,就觉得自己很困难去完成,而且她还担心自己和男孩子相处不来。我问她难道在家就是问题解决之道吗。她说她知道在家里上网聊天、看卡通漫画等并不能帮助自己,但是想想自己今后要遇到的许多问题,就觉得害怕不敢面对。访谈结束后,那位母亲问我女儿患了什么病,我很为难,因为在我国精神病诊断标准中并没有相应的诊断术语。主要问题在于孩子心里拒绝成熟,不愿意承担相应年龄该有的责任。在国外这类心理问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称,叫做“小飞侠综合症”。 “小飞侠综合症”的名称来源于童话故事《小飞侠》,故事中长着乳牙的小飞侠彼得•潘是梦幻岛上永远也长不大的调皮小孩。他爱玩、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在生活方面,较依赖他人;对于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责任,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所以用这样的童话人物给拒绝成熟的孩子下定义是再准确不过的事情了。其实这一类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确在青年人中并不少见。就像这首《我不想长大》的歌里所描述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原本在我国并不多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小飞侠综合症”便是这样的心理障碍,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小飞侠综合症”男女都有,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由于他们拒绝成长,因此就出现了许多成长和婚姻问题,他们的责任感差,依赖性强,心理脆弱,优柔寡断,以自我为中心,小家子气等。这不仅难以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还使他们不会处理人际矛盾和婚姻矛盾。这类疾病原因是综合性的,其中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成长过程的不良刺激最为重要。比如,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其应承担的责任;单亲母亲与孩子结成过度紧密的关系,孩子无意识地接受了孩童角色;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了挫折,自信心受挫,与社会产生隔离感等等。“小飞侠综合症”的病因是社会心理因素为主,所以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为主。心理治疗是一项系统的治疗过程,家长、孩子和心理医生应该结成一个稳固的治疗联盟。我们需要让孩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提高独立完成事务的能力;让孩子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有负责任的态度,勇敢的面对问题,而非逃避问题;让孩子建立自我理想,用理想的力量去推动自己不断前进。在临床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错过了与父母分离、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增加病情的治疗困难和痊愈的难度。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书中前言中说的那样,“我们可以拒绝一切,但是不能拒绝心智的成熟。”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帮助我们“小飞侠综合症”的孩子成熟起来。(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