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功夫熊猫2》有感 有这样的一则笑话:国外留学生问国内同学:“在你们中国人心目里,是不是练武功比其他事情都重要?” “没啊,怎么啦?”“怎么每次约女孩吃饭,她们都会回答:等有功夫了再去。”这则笑话描述了东西文化差异,西方人不能理解东方的功夫,但是《功夫熊猫2》却把功夫理解的非常透彻。 《功夫熊猫2》虽然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导演也是美国人,但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到位的。据悉,《功夫熊猫1》的制作方参考了中国古代艺术、建筑、图腾、服饰、食物和风景的书籍,他们也找来中国古代文化学者当顾问。这次《功夫熊猫2》的制作方特别来了趟中国内地,走访了古城平遥、少林寺以及北京,但他们待最久的地方是熊猫的故乡——四川成都,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熊猫保护区以及佛教和道教寺庙,亲眼看到那里的风景、古代建筑以及各种细节。所以,电影中洋溢着许多中国的元素,据介绍,很多漂亮的场景都是以四川青城山为蓝本,画面有剪纸画、宽窄巷、担担面、麻婆豆腐、黄包车大战等,音乐则有二胡、唢呐、民乐《步步高》等。这些场面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不陌生的,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 电影如果仅仅在场景上服从于中国文化是不够的。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物的层面,制度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所以,光光有物的文化是不全面的,更需要有制度和精神的文化的体现。电影的情节也真正地体验到如此。师徒之间的感情和电影宣扬的家庭观完全是东方式的,情节也基本遵从与中国古代的制度。特别是师傅说到的、后来被熊猫所悟到的“心要静下来”,是东方人的哲学,来源于中国的禅宗文化。作为一个外国导演能把中国文化精髓拿捏的如此准确是很不易的,一定下了大量的功夫。拍一部好电影,也需要把心静下了。 记得几年前,我读过美国亨廷顿教授写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书中提出“文明冲突”的观点,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各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是该书的核心思想,也是亨廷顿最著名的预言。但是随着世界发展和国际交流,亨廷顿教授以上的观点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批评。大家发现不同的文化才是美丽的,文化之间是可以交流和融合的。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要消灭另一种文化。如果世界仅仅是一种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了。如同性格一样,我们只看到不同性格之间的冲突是不够的。而就是因为各个不同的性格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有意义,如果每一个人都用一样的脸谱说话便是无趣的。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朋友之间的性格是互补的。 《功夫熊猫2》这部电影便是将东西方文化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我们在电影中既可以看到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可以看到东方的家庭观和禅学思想。每每这样的电影最能受到全世界的好评,票房也是相当的好的。所以,我们对于文化的态度不应该激进,我们看到文化的不同性,可能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有冲突。但是更多的时候,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意义的。就是因为文化的融合,才让我们有了《功夫熊猫2》这部如此精彩的电影。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