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被确诊患精神疾病后,应根据医嘱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仍然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才能使患者避免病情复发和逐步康复,因此家庭护理尤为重要。作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应主动参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地掌握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疾病的发病症状、病程阶段、药物知识、安全常识等都要了解。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并能采用相应的措施应对病人的不同状态,如对狂躁患者要少交谈,保持患者安静。面对抑郁患者要表情乐观、热情,多给安慰,以提高患者情绪,鼓励他战胜疾病。一般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就不要过急地说他是精神病,不要讲他病情发作时的表现,给患者以尊重,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患者在理解能力低下和症状支配下的怪言论,不要与他争执,不要对患者揭短,不要当着患者的面过多地与外人谈论他的病情等。作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爱护关心患者。 要无微不至地真诚的关怀患者,不要有厌恶和遗弃情绪,不要刺激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这样患者才会合作、听从劝导。 (二)监督患者服药 精神疾病的治疗,目前还是以药物为主。只有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监督患者服药之时,应注意防止患者把药扔掉或压在舌下又吐出,还要防患者积攒药物自杀。另外,要注意观察药物中毒反应,一旦发现及时找医师处理。药物的更换和药量的增减,一定要由医师来定,家属不要擅自决定。 (三)加强安全防范 因为患者的行为受精神症状影响,所以必须注意安全防范,时刻警惕.不能疏忽。既防患者自杀又要防其伤人,特别对有自杀、他杀、自伤、他伤倾向者更应24小时不懈地监护,以免出事。 (三)给予积极心理支持 家庭成员,特别是患者很信任的监护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破解患者思想上的疙瘩,比医师还有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交谈,慢慢地疏导,解除顾虑.稳定情绪。 (四)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要鼓励患者多参加些活动,如家务、劳动、亲友间往来、文体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促进患者精神康复,使患者精神逐步接近常人。一定注意不要采取隔绝的办法,这样只能加重病情。 丁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