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经过40年的研究,惊人地发现:那些自小参加家务的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好些,而这些孩子成年后的工作效率也高,人际关系总是比较融洽,生活也过得好些。因此,专家们告诫说:那些替孩子做每一件事的父母确实是在犯错误。做家务的目的并不是为简单地完成一件任务甚至也不是只教孩子如何工作,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信心、能力等。 1、以表扬的方式让孩子做家务。大人们看家中地面脏了,拿扫帚扫地。孩子也爱学大人的样子拿扫帚扫地,尽管他的参与可能并不能帮上什么忙,有时甚至还会帮倒忙,但这时家长最好要显得十分高兴地对他说,:“你看,宝宝扫的真干净啊,宝宝真棒。”在你的表扬下,他会对做家务更感兴趣,还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断向你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等,渐渐地,你会发现小小的他已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将做家务当成了一种乐趣。 2、以“失误”的方式启发孩子。自己假装将衣服没叠好,便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怎么叠得这样不好看哪,宝宝一定比我叠得要好。”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一般都会跑过来将衣服散开来重新再叠一遍,这时你一边暗地指导他,一边又自言自语地说:“宝宝真能干。”孩子都喜欢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做的事情比爸爸妈妈做得还好,他就会在做家务时加倍地认真、仔细,从而培养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处事习惯。 3、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从玩具店里买了一“锅碗瓢勺”和布娃娃等,在家里的地板上将玩具的“架子”搭起来,像一个小家庭一样,然后让孩子当家长,和他一起玩过家家。如果是女孩就让她当布娃娃的妈妈,如果是男孩就让他当布娃娃的爸爸,让他(她)亲身模拟体会,从小懂得做父母的艰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父母为他付出的一切,让他经常做做“父母”,这种“亲身体验”,会帮助他成熟,学会孝敬父母,自觉为父母承担家务。 4、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电视上经常出现“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故事,这时大人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看,电视上的小朋友多懂事啊,这么小就帮爸爸妈妈做事。”然后就跟他讲故事里小朋友的故事,以此加深印象。使他从小就懂得热爱劳动是光荣的事情,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爱心,学会关心、帮助人。 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