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咨询师对你说22

发布时间:2016-05-03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人类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是当代的世界性趋势。如何保障老人欢度晚年,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问题。其中,老人的保健问题,又直接关系着老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的问题。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老人的心理卫生应该提高到重要的位置。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状态。比如,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在劳动生产中,势必跟不上青壮年。老年人为此既苦恼又不服气。一些老人常采用好谈“当年勇”的心理自我防御方式,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 同时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变化。比如,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有些老人对离、退休的思想准备不够,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感,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改变,出现适应不良而影响身体健康。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 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比如丧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再有经济困窘。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全社会共同的关注。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养生和合理的保健,让自己健康老年化和成功老年化。遇到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切不可延误了病情。老年人还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不要封闭自己,多与社会接触。可参加一些老年人组织的文体活动,比如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人的自助旅游等等。遇到烦心事,和朋友、家庭成员多沟通、多商量,少发火。全社会也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和产品,比如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等,让每一个老人活的更有尊严也是我们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董晓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解答
下一篇:关注中老年人群的睡眠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