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此外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单亲家庭中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单亲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关注。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有的家长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不愿意让另一方与孩子接触;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还有的认为夫妻离异了,对不起孩子,尤其是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无条件满足,使孩子的心灵产生阴影,并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离异后的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告诉孩子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她)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她)的爱。做到这一点,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所以,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前夫(前妻)。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3.单亲家庭中,母子(女)/父子(女)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如过分的情感依赖则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应让孩子和单亲家长都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其实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变坏与否的主要因素,有些家庭虽然父母都在,但夫妻失和,每天大吵小吵的,可能比单亲家庭更糟,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身兼父母二职的单亲家长,其实也可以把孩子带得很好,平时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不放任、多带他出去看看世界,工作越稳定,影响会越小。美国作出的调查显示,许多优秀的青年来自于单亲家庭中,他们在单亲家庭能更快的成熟起来,与同年人相比,他们更具有忍耐性、包容他人的特性。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