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篇 秋季,秋高气爽,金果飘香,是丰收喜悦之节;但秋季也是万物开始凋谢,呈渐衰败景象的时节,此时正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对我们的心理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秋季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困于“秋乏”,精神疲惫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秋季,人常会感到困倦疲乏,俗称“秋乏”,乃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若不能正确识别或不能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白天精神疲惫,夜晚难以入眠,身心俱累,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无助感;(二)秋风冷雨,无限感伤 深秋时节,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一派肃杀凄凉之像。尤其老年人,更易触景伤情,产生垂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郁郁寡欢,少语懒言,甚至悲观厌世,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三)阳消阴长,易致抑郁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时节,主要是秋季的阳光不再充沛。研究表明,当阳光照射强度降低时,人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就会使精神迟钝,情绪低落,极易产生抑郁情绪。 面对秋季造成的心理影响,建议做好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一)宁神定志,调养精神 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意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也”,即在精神行为上应使心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心境宁静”,做到“清心寡欲”,使精神安定;(二)增加日照,调动情绪 据相关医学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抑郁症病人的自弃意念。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室内的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在这种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可以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有利于减轻抑郁情绪;(三)合理膳食,起居有度 肺为娇脏,秋季干燥,极易伤肺,故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养肺之品为主,清降肺气,使一身之气顺畅,无以致病;在睡眠上,古有“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意即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此乃顺应秋季的节气变化而为,有利于减轻“秋乏”;在运动健身上,秋高气爽之时,乃户外运动的黄金季节。古有九月九登高赏景的习俗,而医学上,登高赏景更是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一剂良方;(四)专业指导,防患于未然 在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节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孙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