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保健之四季篇

发布时间:2016-05-03

夏季篇 夏季,古时谓“蕃秀之季”,阳光充沛,万物茂盛,乃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最旺盛的阶段,炎炎夏日对我们的心理影响几何,又该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呢? 夏日给心理造成的影响通常有以下几方面:(一)情绪更易燥怒,冲动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密切相关。当气温连续超过30℃、日照超过8小时、湿度高于70%时,环境对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加强,易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表现情绪极易烦躁、动怒或行为冲动。犯罪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在夏天的犯罪率明显升高;(二)易致“心理中暑” 夏季持续的暑热会导致“心理中暑”,表现为整日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昏昏欲睡,其思维、记忆及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学习或工作的效率明显降低,情绪苦闷,低落,对生活失去动力;(三)暑热易致心神错乱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夏主心,心主火,夏季“火旺”,极易扰乱心神。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由“心神”主导,故“心神”被扰,就会出现情志、精神失常,产生精神疾病。 面对夏日造成的心理影响,我们需采取积极的心理保健措施:(一)顺应夏至,静心养神 夏天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对炎炎夏日不应有恶,客观认识,冷静对待,不随意发怒,不焦躁难安,使情志饱满充沛,保持愉快心情,使机体阳气得以外泄抒发,伸而不郁。正所谓“心静自然凉”,淡静而愉悦的情绪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才能让“心神”舒宁;(二)睡眠规律,活动有度 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此时阳盛阴衰的变化,睡眠不足时可以适当以午睡补充。而运动锻炼时,不可剧烈过劳,以免伤津耗气。适时有度的活动,如游泳于江河湖泊、避暑于高山海滨,无不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三)饮食适宜,切莫贪凉 夏季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凉润为主,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安神;另切不可过于贪凉恋湿,如过食冷饮、久吹空调、露宿卧地,易致阳气被遏,郁而不抒,易致情志失调;(四)密切观察,及时就诊 夏季的炎热酷暑给我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做好心理保健的同时,仍需密切关注心理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治。 孙志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解答
下一篇:强迫症专题讲座46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