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老年心理系列讲座(35)

发布时间:2016-05-03

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和不良心理反应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不断增加,人们精神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其中90%是空巢老人,这意味着到那时我国的空巢老人要达到2亿。所谓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空巢老人如此之多,同时空巢老人又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是社会不容忽视和不容回避的问题。有人将产生空巢老人的空巢家庭分为三类,即本身就没有子女的家庭;有子女但子女外出,子女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家庭;虽然身边有子女,但子女和父母疏于联系的家庭。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老人膝下子女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但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学习、工作、就业谋生,导致子女远离父母,因而产生了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同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差距,这种代沟往往使年轻人和老人难以产生共同语言及产生真正的共鸣,这也是子女离开父母的原因,另外家庭间各类人员的矛盾如工作、学习、经济财产健康等原因,特别是婆媳之间难以逾越的矛盾又是产生空巢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 空巢家庭产生的空巢老人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必然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1孤独 随着子女离开家庭,有的老人离退休后,从工作岗位上下来,原来紧张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律被打乱,生活变得自由松散,亲朋好友交往的减少,信息不通,老人的心里话无人表述,与世隔绝,形成孤独无助的心理。2恐惧心理 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必然碰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他们往往显得孤立无援,难以应付,老人往往身患疾病,年老体弱,如果面临死亡的威胁,往往会变得更加恐惧。3焦虑抑郁 空巢老人往往失去地位、失去权力,同时经济收入也会减少,这样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必定下降,这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同时老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退化,特别脑功能的退化,脑缺血,部分神经递质的减少,是这些老人产生焦虑抑郁的生理学基础。总之,要帮助空巢老人正确认识空巢老人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冼易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解答6
下一篇:家庭治疗漫谈(12)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