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扬城的新闻报道:一位母亲含辛茹苦18年,将脑瘫少年朱乐枫培养成了高三尖子学生的故事。这的确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所有的人听后感叹母爱的伟大。在医学界,脑瘫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医疗手段,而且对患儿的神经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患儿的母亲遇到的多么大的困难。作为一个农户,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的家中,当许多人奉劝她放弃孩子的时候,母亲依然带着孩子踏上了奔走于扬州、上海、南京等医院的求医路。医疗的同时,母亲艰难的培养着这个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写字、学生活自理……这每一项对于普通孩子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患儿身上学起来都显得困难了许多。在孩子上学后,母亲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患儿。可喜的是,孩子渐渐的走出了疾病的阴影,摆脱了自卑的心理,认真刻苦,勤奋好问,成绩突飞猛进,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当然,我们会为今天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为母亲辛劳的付出收到回报感到欣慰,不过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母亲如何能如此坚毅的向命运挑战,又是什么的力量支撑母亲一步一步走来。有人说,天底下最伟大的爱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从心理学分析,这样的爱有两种含义。一来是本能的爱,父母对孩子有一种天生的的依恋和抚育;二来父母对孩子有一种责任,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需要对这个生命负责。前者来自于本我的范畴,后者来源于超我的范畴。这种爱如此强大,使母亲战胜了恐惧和不安。这种爱转化成一种对孩子的希望,希望他一天天会好起来。这种爱给予了母亲超人般的力量,为希望守侯了18年。笔者曾经见过一位多年照顾外伤后昏迷未醒女儿的母亲,母亲说即使女儿如果不会醒来,她也想一辈子照顾她。这样的大爱已经超越了现实的范畴。一段爱能守候多少年,也许是十年、二十年,也许是永恒。 我们对于这样的故事有着特别的感触,因为我们能够为爱所打动。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每个人都有爱人和被爱的权利,爱是人们的基本需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爱的一种,人世间存在着太多的爱,比如夫妻的爱情、兄弟朋友的挚爱。只是人们在环境和心理认知的作用下,不能表达而已。当我们感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更需要的是每个人能献出一点爱。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爱会让你充满了希望,做一个希望的守候者。为了爱,我们怎能轻言放弃。也许现实世界是初冬乍寒,有爱和希望的心中还是春日暖阳。最后我们祝福乐枫和他的母亲在今后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实现心中的理想。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