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 抑郁和心血管疾病在很多方面都有联系,两者共同患病的几率高,抑郁症患者患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几率增高,反之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也高,有的躯体症状如胸痛、心悸、头晕本身就是抑郁症的表现,这也容易造成这些疾病的相互误诊。心肌梗塞后有16-22%的病人出现重症抑郁,新出现冠心病的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17%的病人出现重症抑郁,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脏移植手术后有约40-50%的病人产生抑郁,抑郁症病人在发病一年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是非抑郁症的两倍。同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可以引起抑郁障碍。治疗心血管疾病引起抑郁的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可以引起抑郁,增加自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拉普利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地高辛、利多卡因、奎尼丁都可以引起抑郁,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以引起紧张焦虑和激越。地高辛在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谵妄、盲点、视幻觉、抑郁、没有力气、失眠等。 不管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抑郁还是抗心血管疾病药物引起的抑郁,都会增加治疗难度,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时虽然心血管疾病已经缓解,但由于抑郁心理反应一直存在,医师认为心脏疾病明显好转,但病人还认为心脏疾病十分严重,表现得十分痛苦,因而反复到医院就诊,但收效甚微。因而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的抑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要积极地治疗,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的抑郁主要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帕罗西丁、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等,当然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药物特点,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同时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社会支持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 冼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