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和症状 在来寻求帮助的家庭中,常常会带有一个“问题病人”。他们带着“问题病人”而来,并希望通过治疗师的治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家庭治疗师一旦和家庭开始工作,这个“问题病人”往往会引出一连串的难以解释和解决的新问题,也就是说病人的症状会和许许多多的因素有关,因为单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有一个复杂性的家庭背景,在这个事实背景中,问题不得不重新考虑。实际上,在家庭治疗师的眼中,问题或病人的出现,代表了旧的家庭的失衡或功能失常,“问题病人”可以被看着是症状的替罪羊。 这是一个新的视角,病人和症状有了新的意义,它们可能被看着是家庭已变得不稳定并且正试图适应和重建平衡的信号。进一步说,病人的症状有助于维护家庭稳定因而具有保护性目的(病人成了家庭的牺牲品)。有这样一个来访案例:就诊家庭中有一个患多年恐怖症的女孩,父母在诊室中显得非常地焦急,访谈中得知孩子从幼年记事时起就不敢一个人睡觉,说怕鬼、怕死、怕响动等,甚至不知怕什么,到晚上就需要妈妈陪着,症状是入睡困难、失眠、睡不踏实、恶梦、白天无精打采等。现上高中了,晚上还要妈妈陪睡。治疗师在后面的访谈中得到了另一个事实:这对夫妇事实上已分房睡觉许多年了,妻子从结婚时就不认同丈夫,“他是我无奈的、错误的选择…当初有了身孕,不得不结婚”。于是治疗师转入和孩子探索对父母关系的感受,孩子突然泪如雨下,说爸妈多年来一直吵架,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要吵着离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学校中没有一个家象我们家这样不幸,他们一吵架我就非常害怕”。“家人不能相互谈心里话,每次都是大吼大叫,甚至打骂”。但是,病人的恐惧和不安唤起了母亲和父亲的关注,特别是不断加重的失眠成了父母多年来能坐下来好好谈话的唯一话题,用父母的话说:“现在主要是帮孩子治好病,我们之间的感情问题不再重要了”。家庭里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孩子的症状和问题成了粘合这对夫妻相处的新的力量,病人和症状有了新的意义:她的症状在挽救着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孩子的病和家庭中父母的关系是如此密不可分,有了这种视角,家庭治疗的重点由针对孩子转向针对夫妻就不言而喻了。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