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熟睡中起来喝农药? ——梦游症 13岁的小张同学是一位很乖巧的初一学生,一天凌晨5点因服了大量的农药而送到镇中心医院抢救,幸好抢救及时才没有发生意外。但他的父母怎么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喝农药,是考试成绩不好?在学校里受了委屈?还是做了什么坏事?直到孩子苏醒以后才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孩子说“我在梦中觉得口渴,就拿起桌上的一瓶饮料(其实是那瓶农药)喝了,当时还觉得很甜!”原来是“梦游症”在作怪。 梦游症是睡眠中自行下床活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症状一般为在半醒状态下在居室内走动,但有些患者会离开卧室或作出一些危险的举动。梦游者多为儿童,年龄多在6~13岁之间。一般人认为,梦游症患者应该像瞎子一样四处乱撞,其实梦游者的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他们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还有些人认为梦游者的胆子奇大,连一些惊险恐怖的动作也敢做,其实梦游者是很少做出一些越轨的事的,梦游时也极少发出进攻性行为。当然,梦游者有时由于注意力分散偶尔会跌倒或碰伤。常人还有一种偏见,认为不可随便去叫醒梦游者,以为梦游者会因惊醒而吓疯的。事实上,梦游者是很难被叫醒的,即使被唤醒,他也不会发疯,只是感到迷惑不解而已。 梦游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属于功能性变化;少数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癫痫合并梦游等。多数可在数年后自愈,因而推测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研究表明,梦游主要是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大脑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通常,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细胞大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倘若这时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梦游。梦游行动的范围往往是梦游者平时最熟悉的环境以及经常反复做的动作。 梦游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社会心理因素 如日常生活不规律,环境压力大,常有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欠佳等。 (2)生长发育因素 梦游症大多发生于儿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停止,这说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人是普通人的数倍。 (4)睡眠过深 由于本病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即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劳累过度、连续熬夜等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导致梦游症。 当遇到梦游症的儿童时,家长莫惊慌,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现梦游行为而引起过度的紧张焦虑。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加强看护是必要的,这样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正在发作的患儿可轻声将其唤醒或将其引到床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步减少,最终彻底治愈。必要时可以向心理医生或者睡眠专家寻求咨询。 孙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