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镇静催眠药的药物依赖 老年人镇静催眠药物依赖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有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非住院的老人有5.9-33.0%的人群服用镇静催眠药,而住院的老人中可能会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老人的镇静催眠药依赖同医源性有关,老人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导致失眠和紧张,因而医师可能给予较长时间和大量的镇静催眠药,最终导致成瘾。在住院的老人中约有24%的老人接受了安定类药物治疗,老人使用安定类药物很少像青年人一样会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但倾向于长期服用,而对于老人来说就更容易得到医师的处方,从药物的品种上来看,半衰期长的药如氟安定、硝基安定的使用率下降,而短效和中效的药物如三唑仑,中效的药物如阿普唑仑的使用率提高,而这些药物更容易引起药物依赖。有研究显示,在长期住院的老年机构中,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率达到40.0%。 镇静催眠药依赖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躯体表现,如口干、口苦、便秘、各种躯体疼痛、尿便失禁、肝损害、跌倒等,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困倦、运动失调、遗忘、易激惹、注意力涣散、记忆下降和意识障碍等,上述表现在减药和停药后更加明显。 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的病人,如果停药后会出现坐立不安、失眠、多汗、眩晕注意力涣散、肌肉震颤,有时还会出现感觉过敏和幻觉,突然停药产生的戒断症状往往持续2-4周,但部分症状何以持续更长时间。治疗药物依赖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可产生严重的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因而治疗药物依赖缓慢减药是必要的,一般减药至少4-12周,对部分病人可能还要更长的时间,心得安、小剂量三环抗抑郁剂、曲唑酮可以控制戒断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部分病人药物完全戒断后产生较为持久的情绪症状,也是导致再次服用镇静催眠药的原因,有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持一个较低剂量而不是完全把药物完全撤完,对部分病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冼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