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伍医生信箱

发布时间:2016-05-03

伍医生: 最近,一本叫做《不抱怨的世界》的心灵励志书风靡全球,作者威尔•鲍温牧师鼓励读者把一个手环戴在手上,邀请大家努力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不抱怨的世界”这个运动在两年间,就获得全球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响应。作者认为,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请问伍医生,是否从今以后我们将追求一种“不抱怨的人生”,这样可能吗、现实吗? 薛×× 薛××: 看了你的来信,觉得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如果一本书能带给读者很多的启发和思考,那么这本书便是一本好书。《不抱怨的世界》是成功心理学的读本之一。成功心理学是研究现在社会如何获得成功的经验,比如如何管理情绪、如何管理时间、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追求细节等等。在目前人人都在追求快速成功的今天,成功心理学被炒得火热。但是每一本书籍只能讲述追求成功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站在全局的角度有时难免会以偏概全。 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即要读者努力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作者要求我们做一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确实,作者提供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学会“不抱怨”。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抱怨有时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我们人人都会抱怨,天气太糟、道路拥堵、物价又涨了……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受到委屈,又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难道我们连发泄情绪的自由都没有吗?当你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别人了解你的状况有时还会提供一定的同情和帮助。心理学家说:“即使别人不听你诉苦,你只是将自己想法、委曲和不良情绪发挥出来,也是有益健康的。”心理学家还发现,一个心理健康而自信的人,比不够健康的人更倾向于运用抱怨作为印象管理的工具。这可能是因为她们擅长利用抱怨增加自己的自信,她们相信抱怨能改变现状。而且有学者认为,我们往往把抱怨作为与人开始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人们之所以爱从负面的角度切入话题,是因为这个角度比正面的角度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所以,适度的抱怨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作者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让人们培养积极思考,不抱怨的想法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完全的不抱怨对人是没有益处的。当然,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分的抱怨或者经常的抱怨会使人陷入负性情绪之中的。对于总是爱抱怨的人来说,读读该书还是挺好的,不要总是抱怨世界,也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过我不建议你带那个随书附赠的手环。 伍医生(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网络成瘾专题2
下一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感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