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它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互联网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并达到成瘾的程度,即互联网成瘾。它像酗酒、吸毒和赌博等不良嗜好一样,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资料,从1997年lO月至2OO5年6月,我国网络用户从62万猛增至10300万。网民的主体是年轻的、高学历群体,有人估算30岁以下占75.9%,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4.7%。有人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440万成瘾青少年。 互联网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Goldberg于1995年首先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美国心理学家、网络成瘾研究领域的先驱者金伯利将它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网络成瘾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在IAD早期,患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上网时间不断延长。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络上“溜达溜达”。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在lAD晚期,患者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长时间上网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还会使人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怪诞,丧失正常的人际关系。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卜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