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际烦恼的高二女生 小云,女,17岁,扬州某市高二学生,性格较内向。近半年来因为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精神压抑,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定,有时打骂同学和家人,和家人敌对,不愿和父母说话,老师也多次要求家长将其带回教育,家人无法管理,遂来心理中心诊治。 在诊室里,小云一开始也发起脾气,不承认有病,也不愿意交谈,医生在做了一些解释后,小云的情绪才平静了下来。医生以聊天的形式终于使小云打开了话匣子:高二开学起初,小云认为同桌的女同学一直在和自己过不去,在偷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看语文,同桌也看语文,自己做英语,同桌也做英语。搞得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晚上睡觉都在想如何对付同桌。终于一天忍无可忍,要求调座位,在家中大发脾气,要父亲找老师解决座位的事,父亲没法遂从了其意,随后又认为原同桌仍在针对自己,在别的同学面前说自己坏话,并和班上男女生串通一气,自己被全班孤立,同学们都跟自己说假话,后要求父亲为自己调班,不调班甚至不愿意上学了,调班后,又渐渐怀疑老师对她有偏见,认为新同学们也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并坚持认为自己在高一甚至于初中的不良表现被全校师生都知道了,特别是觉得有几个同学总地跟踪自己,和自己作对,原因是他们不想让她学习好,所以她认为学校环境太差了,老师们不负责任,总把自己的矛盾交给家长。在家里时也常会发脾气,觉得父母太罗嗦,对自己约束太多。近来怀疑许多同学们看不起她,自己心情很坏,常常哭泣,一个人时,总觉得有人在偷窥自己,洗澡时关好门窗,拉好窗帘,也觉得不安全,仿佛有人监视自己,经常紧张、害怕、失眠,现在想要父亲帮自己转学。 由于小云的大量表现的议论性幻听和继发的被害妄想,医生并不难导致对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明确,因此,治疗主要针对的不是病因,而只是症状。一般认为心理治疗不能根治本病,但心理治疗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如:适应环境、缩短病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精神衰退等。对阳性症状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以幻觉、妄想等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一般为充分配合工作娱乐等方面的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在进行行为治疗时,可采取阳性强化法,当患者做出符合治疗要求的良好正常行为,即计分予以奖励,以强化其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应耐心对其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鼓励其参加集体劳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活跃他们的情绪,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因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应同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这对防止病情反复和恶化能起到重要作用。患者需要尊重、爱、和关怀。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予以同情、体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属的个人问题。家人可以提醒病人服药,症状出现时及早就医,尤其是不应该羞于给患者外出,患者愈参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稳定。 (声明:所有案例均经技术处理和患者同意,其余人请勿联系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