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应激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应激又称“心理刺激”或“心理压力”,它可引起机体心理和躯体方面的变化,甚至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心身疾病”,因此有人将这类疾病称为“应激病”。 据有关调查表明:生活事件越多越容易得病;健康人的患病和患病者的康复都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焦虑、喜悦、忧伤、愤怒有损健康,平静稳定的情绪能使整个机体保持良好的功能。 家庭是社会主要的环境。家庭结构不完整,如丧偶、离婚家庭,家庭人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家庭成员中遇到非常事件等都是家庭中主要的致激因素,其中有的是人为因素,照理说这类致激因素是可以克服和避免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即使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致激因素,也应正确对待,并尽可能将致激持续时间和反应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 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机体对于应激的反应,主要是通过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加以调节和保护,达到缓和或者消除应激的不良反应。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单位。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总是和家里人商量,结过婚的,最先是找爱人商量。然后,在家庭的支持下,使应激的不良反应减小到最低程度,有时还可转化为积极因素,不少改邪归正、浪子回头的事例,就是这种支持系统发挥的作用。当然,这种支持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支持。这期间,感情上的支持最为重要,包括安慰鼓励、分担痛苦和忧伤等,反之则增剧应激反应。因此,一个健康的家庭,应具有支持和保护其家庭成员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职能。如果缺乏或者丧失这种职能,就会变成一个病理家庭,对健康反而起破坏作用,患病率也会明显增高。 王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