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她的父母是老知青,单位效益不好也先后下岗,他们一心想在女儿身上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女儿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进入高三以后,为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兰兰到新华书店买了许多参考资料、练习题、高考复习大纲等参考书,放学回家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做习题,经常至深夜。有时在妈妈的再三督促下才关灯休息。在填报志愿时,兰兰将“南师大”作为第一志愿,可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影响下却改填了“南京大学”。随着考期的临近,兰兰心理总有一种不踏实感,头脑中不时闪现“万一考不上南大,怎么对得起父母、老师”的念头。有时考试时感到一阵心慌,脑子一片空白……。 高考那天第一场考语文,基础部分答得很顺利,可在做作文题时,兰兰看到题目有些出乎意料,脑子突然“嗡”的一下,眼前一黑昏了过去。经过考场医生紧急救治,兰兰免强坚持到考试结束。当天又找了心理医生帮她进行了心理调试,接下来的考试还算顺利。 其实兰兰患的是考场焦虑症又称考试境遇性焦虑障碍。它是因考生心理压力过大和考场的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焦虑。患者会在心理、生理功能上暂时出现失调。考场焦虑症有四个特点:一是以往曾有考场焦虑(心悸、出汗、手抖、尿意感、坐立不安、晕厥等);二是考前准备很充分,但在无任何外因的情况下考试成绩显著低于平时;三是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总分达35分,单项达到3分以上;四是考试后自行缓解。 考场焦虑症是考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会明显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影响考试成绩,应及早进行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疗法、想象系统脱敏疗法、结合渐进松驰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考生的焦虑情绪常常会得到矫正和缓解。 张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