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律的当下,是一个随时可能被疫情绊倒、被疫情撞晕、又在疫情中醒来的状态;无休止的忙碌,这边拍过去的是绿码查验,那边扔过来的是核酸检测,实在干累了就身着防护服原地躺下休息......新冠疫情和日常工作相互混杂之中,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悄然来临。
今年我国5·12护士节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医护工作者的我,在专属自己的节日里,读到这样的主题,有些哽咽,心潮起伏,关爱病人是医护天职,如今关爱反哺,喜乐和荣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是扬州五台山医院四病区护理团队中的一员,四病区常年收治精神病患者逾百人,护理团队定编含夜班护士在内仅12人,被外界戏称“十条枪对付一百个人”,整个团队秉承医院一贯“人手少、任务重”的优良传统满负荷运作,在医院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护理传奇。
四病区护理团队的眼中,四病区几乎就是世界的全部,因为酸甜苦辣都有,护士长许小进甚至觉得,宇宙被造得这么浩瀚,纯属铺张浪费。这样的感受,来自对患者龚全珍的护理。
龚老太81岁高龄了,患上精神分裂症近40年,敏感多疑、邋遢迟缓、存在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伴有脑萎缩、脑内多发腔梗,生活不能自理,入住四病区近10年。五年前摔倒后无法站立,一直卧气垫床。护理这样的高龄患者,其中的辛苦远超外人想像:因为年老体弱,安全上不使用保护性约束,大家轮流陪护,以心理疏导为主;因为全齿脱落,饮食上需防噎食、窒息,食物以软烂为主悉心喂之,有时候龚老太也会闹起小情绪不肯吃饭,总务护士颜党兰学着用无锡话劝导她:好好吃饭,我叫你家儿子来看你,嗨,这招还真灵;因为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三班护士定时为龚老太翻身、拍背、按摩、活动四肢,协助洗澡、解尿,更新被褥,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平整……其实,上述平铺直叙的文字,哪里能写出多年如一日、繁杂琐碎的护理艰辛呢?但激励我的,仍是这种非虚构的见证式写作。
四病区护理团队的眼中,四病区实在算是一个香格里拉,因为虽然隔着口罩,每个人,还是闻到了春天的香。这样的感受,来自对患者杨明慧的护理。
小慧是名瘦弱的小女孩,13岁,文盲低智,有9年的行为紊乱,被福利院送来时,不会讲话,不知大小便,不能生活自理,有癫痫发作史,撕扯、撞墙、抽搐,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因为一直在福利院长大,没人教导吃饭、穿衣、上厕所等日常行为,像婴儿般一直使用着尿不湿。本该有着童话般童年,享受着父母溺爱,她却被这个粗糙的时代遗弃、扔掉,或许生活经历越糟糕,就越显示“关爱”的意义。四病区视小慧如己出,竭力给她“家”的温暖,办公室护士秦国兰更是全身心投入,从20年教导到21年,从僵直的手指到能用勺子将饭挖嘴里,从大小便无意识到有尿意时能喊护工,半年后的一天,小慧居然闭上一只眼睛,艰难的向秦国兰做出一个鬼脸后,笑了。那个瞬间,秦国兰的眼眶湿润了。
四病区护理团队的眼中,时代怎么变,医护的意义都不会变!这样的感受,来自对疫情的防控。五台山医院因其患者的特殊性,尽管不是抗疫一线,但稳住病区日常医护工作,严格落实特殊患者护理治疗,抽调医护力量支持社会,全力避免疫情带来的混乱失序,常态化的封控管理、全员核酸、健康监测、卫生消毒......事实上,护理团队没意识到,四病区的舞台已经不够奔跑。
四病区严格遵循医院的紧急预案制度,针对起起伏伏的疫情,护理团队每个人都备好小行李箱,以便能随时出发。轮休之人则迅速停休,按预备班次确保病区正常运行。看着善于团结、带头冲锋的许小进护士长,听着来自院方的不断赞美表扬,抛开已然习惯、急促有序的抗疫过程,对我来说,一切显得那么惊心动魄的却是——当许护士长接到高三冲刺阶段的儿子电话,说:“你自己选择专业吧,妈妈这次可能在外要20天呢”,杜爱英呢,则会匆匆打个电话给爱人,叮嘱爱人别忘了去看年老体弱的父母。
一个孩子,渴望认识那比太阳更崇高的,母亲却扔给他一张元素周期表;一位老人,认为新时代下,子女应该有更规范、更阳光的生活方式;但是,孩子面前,我们保持了福尔马林式的清醒,老人面前,我们坚持了小鼠式的务实,这就是四病区护理团队的故事。是的,既然站在四病区的舞台上,所谓白衣天使护佑健康,医护人员的我们,无论际遇如何,终将恪守仪轨,不改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