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体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思维混乱,行为冲动,常常受到社会歧视。他们在无助的时候更加需要专业人员帮助,而我们精神科护士,就是守护在他们身边的一盏明灯,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与抚慰,用温暖照亮他们的心。
记得有一天快下班时来了一位新病人,小伙子由父亲送入院,脸上的表情有点傻傻的,但眼神里却充满着紧张与戒备。正准备接收入院时,发现小伙子的右手紧紧扶着左手。定睛一看,不仅倒吸了一口凉气。患者整个左手血迹斑斑,食指处紧紧缠绕着一根布条,中指处的血渍已经凝固变色,这是一位有外伤的病人呀!在精神科工作了二十年,很少遇见外伤的患者,即便是有,按照规定也必须先去外院治疗外伤,然后再到咱们医院控制精神症状。“这外伤是怎么回事呀?什么时候受伤的?”主任询问家属。患者父亲非常着急:“儿子中午在家突然拿刀砍电视机,这不,结果把自己的手也砍伤了。大夫,他手上的伤不要紧,我们已经包扎过了,现在也不淌血了,你们赶紧把他收下来住院吧。”护士长推过治疗车,对家属说:“我们先看看手外伤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你看可以吗?”征得家属同意后,护士长又看了看患者,轻轻地扶着他的左手说:“小伙子,我现在要帮你把手上的布条取下来,可能会有点疼,你别怕,我会轻一点。”听了护士长的话,小伙子慢慢松开了右手,把左手放在治疗车上。揭开食指外层紧紧包扎的布条,内层还有一根长长的像毛巾一样的物体粘在伤口处。“这是我从家里撕下来的抹布,用它止血的。”病人家属解释道。抹布已经全部被鲜血染红,并紧紧粘连在伤口处。我配合护士长用生理盐水蘸湿伤口,轻轻地将毛巾与血肉分离。当揭开最里面一层毛巾后,呈现在眼前的伤口让我们很吃惊。在食指第二指节处有一道长约4厘米的切割伤,目测深可见骨,皮肉外翻。我心里一紧,这样的深伤口没有及时处理,又被脏毛巾污染,我们精神科病房可没有这样的外科技术呀。医生检查完伤口后认为必须先对手外伤进行处理,小伙子的父亲听了以后非常着急:“医生,我儿子手上这点伤不算什么,他以前也住过你们医院的,上次就是你们把他病看好的,你们就让他住下吧。”这位家属是个老实人,有着老实人特有的坚持与固执。“大爷,您听我说,你儿子的伤口还是很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好也许手指头都保不住了。我们医院在外科方面确实技术不够,你带他先去清创缝合,再来我们医院,我们一定会好好医治他精神症状的。”主任耐心地与病人家属沟通,我和护士长继续对伤口进行清创。先用生理盐水冲净伤口周围的污血,再用双氧水清洗,最后用酒精纱布外敷。消毒药水与皮肉接触的疼痛让小伙子嘴里嘶嘶抽着凉气,护士长一边轻轻地处理着伤口,一遍边轻声安慰他:“你配合得很好,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好了。”小伙子抬头看了看我和护士长,手指头疼得只打哆嗦,却咧着嘴笑了。
听了主任的建议,家属最终决定带小伙子先去外院对手部伤口做进一步处理,可是小伙子却不愿意走,我们耐心地劝说了一遍又一遍:“等手上的伤处理好了,我们就把你收进来住院,你要听话啊!”小伙子离开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护士长,眼神里最初的紧张与戒备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信任与依赖。从进入病区一直到离开,小伙子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观察他的行为与表情,注意到他紧绷的肢体在护士长轻柔的操作下逐渐放松,看见他的眼神从无助到信任。他一定是从我们的行动和话语中感到了关怀,才放下一颗戒备的心,才流露出十分依赖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一眼望到心灵深处,从精神患者的眼睛里,依旧能够读出他们的心声。
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坚守在精神科一线工作岗位上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在高责任、高风险、“癫狂梦醒” 的世界里,用爱心去抚慰患者破碎的心灵,用真诚去帮助患者再次融入社会。我们无怨无悔地选择把爱和青春献给精神科护理事业!
三病区 严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