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心理治疗,越来越多地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起源于日本的内观疗法同样受到东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内观疗法最早发源于佛家的净土真宗,是从净土真宗的流派的“身体调查”中诞生的。1953年,吉本伊信在这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而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创建了内观疗法。吉本伊信认为“我执”是造成各种烦恼的根源,通过内观可以去掉对自我的过分强调,使自私、顽固的个性变得纯朴和直率。吉本认为内观的核心是“打碎我执,恢复纯朴”。尽管人类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每个人又不间断地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只有正视这些基本事实,个体才能有勇气去反省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内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对自己的观察。这种对自己的观察,包括自己意识到的体验和以往直接经历过的体验。内观疗法是围绕三个主题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反复进行回忆,即“别人为自己所做的”,“自己给别人的回报”,“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活经历分成若干年龄段,从最亲近的人开始以周围的人为对象,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观察。在内观疗法过程中回忆的对象常常是从母亲开始,而且回忆母亲的次数不得低于两次。其基本主题就是要察觉到自己得到别人的恩惠太多,却一直未注意,不但未感恩图报,反而带给别人太多的麻烦,自己的任性、傲慢、缺乏体贴心是这些罪恶的根源。也许有人会担心罪恶感会产生自我惩罚,如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丧失等消极现象。但在实际的内观实施过程中,恰恰相反,随着内观过程的不断推进,内观者往往变得更具有自信、人生态度更为积极、更具有健康人格的特征。在内观过程中,内观者回忆着大量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照顾和爱、给别人添了很多的麻烦而自己为别人付出的甚少,从而在内心深处体会到既然这么大量地得到了别人的爱和帮助,那么我该怎样地去爱别人,也就是日本学者三木所言的“对自我的罪和他人的爱的认识”。简言之,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核心是心中存有“被爱的感觉”、“感恩、感谢的感觉”。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成熟,有助于勤勉刻苦、自我批判反省、创造升华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 经典内观疗法采用“集中内观”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如下:实施内观治疗前,首先向内观者介绍内观疗法整个过程,同意后签定内观协议书,然后开始内观治疗。内观过程中要求内观者坐在一个清静、舒适、用屏风围住的1平方米面积的空间里,围绕着“内观三主题”将自己的一生分成若干年龄段对过去进行回忆。除了睡觉、吃饭、去卫生间以及面谈之外,要求内观者不得走出屏风,而且除了心理治疗师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和联系。每天早晨开始在屏风里进行内观,每隔一个半小时进行一次面谈,面谈时要求内观者向心理治疗师陈述回忆的内容。整个集中内观疗法的时间是一周。 内观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人格的成熟,但并非对每一个接受内观的人都有效。在内观的过程中,内观者通过对自己的过去多角度、多侧面和多层面的理解及反省,产生健康人应有的做错了事后的愧疚罪恶感、和亲人之间的连带感、与社会的归属感和对世界、他人的信任感,从而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进行调整,提高同他人的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情绪行为变得稳定。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