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与疼痛 在精神科的门诊中,时常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四处求医,徘徊在综合性医院的各个科室,如神经内科、骨科、疼痛科等;主诉疼痛,却经多次检查无明显异常;所服药物也多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物;经数次就诊疗效不佳后由内科医师建议寻求精神科(或心理科)帮助。在这样的病例中,疼痛是极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中以头痛最为多见。 现在我们知道,抑郁症除了表现为悲伤、兴趣缺失、内疚、自责、自杀等症状外,还有很多其他症状,疼痛就是其中之一。对此,精神科医生称之为躯体化症状。由于患者的症状表现为疼痛(背痛、头痛等),因此常就诊综合性医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贻误了患者的病情,错失早期诊治的机会。 据研究统计,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疼痛是极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中以头痛最为多见,患病率高达64%,而在健康人群中只有48%。另外几种常见的其他疼痛症状,如肌肉疼痛、胃痛、胸痛等,在精神患者中患病率分别为53%、51%、46%,但在健康人群中则低得多,分别为27%、20%、14%。 研究同时表明,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的患病率为65%;重度抑郁症患者中伴有一种以上慢性躯体疼痛症状者高达43.4%,常见背部、胃肠道、关节、肢体疼痛和头痛,而在其他患者中仅为16.1%。慢性躯体疼痛与抑郁症有紧密关联,而且其严重程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因为非特异性疼痛而就诊于神经科的患者中,有49.2%符合当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80.7%的患者评价其疼痛为中重度,但仅有14.2%的患者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抗抑郁治疗。 由此可见,非特异性的疼痛困扰着很多患者,这同时也提醒其他科的医生,如果患者主诉“疼痛”,但却查不出躯体疾病,应及时建议患者到精神科就诊。 人体内有两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即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这两种递质与抑郁症和疼痛发生及治疗密切相关。说的简单点,当5-HT和NE系统功能低下时,就会发生抑郁。而增加5-HT和NE系统功能或突触间隙内5-HT和NE的浓度,可能抑制中枢性疼痛。由此可见,疼痛症状与抑郁情绪在神经生物学上有着紧密的关联,这就解释了抑郁症患者缘何会出现疼痛性躯体症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剂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抗抑郁剂既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又能有效缓解抑郁症伴有的疼痛性躯体症状。 有学者认为,非器质性的慢性疼痛中,大多数都是抑郁情绪所致。这类病人往往抑郁的感觉较轻,但是躯体疼痛却持续存在。抑郁症引起的疼痛一般早期以头痛为最常见,这种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随着病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以后也可能发展为其他部位的疼痛,比如背痛、腹痛、腰痛等。 大多数因抑郁症出现的疼痛,往往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虽然程度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常规治疗效果不好,令患者饱受折磨,反倒认为是由于疼痛一直不好转,所以自己心情才抑郁的。有研究表明:承受这躯体疼痛的抑郁患者平均要拖延11个月才去就诊且平均5次就诊后才能被确诊为抑郁。72%的患者直到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才认识到长期困扰他们的躯体症状是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两者之间可以并存、相互诱发或加重,在患者躯体痛苦之上,又增加了精神层面的痛苦,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治疗抑郁伴随的躯体性疼痛,对于抑郁症的全面治疗至关重要。尽早诊断和治疗抑郁症,并同时治疗抑郁的情绪症状和疼痛性躯体症状,才可能达到抑郁症的临床治愈。 最后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幸福! 杨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