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童话故事说,一只老虎跑到哈哈镜面前一照,形体被缩小了像一只猫,然后老虎低下高昂的头,自卑的走了;一只猫跑到哈哈镜面前一照,形体被扩大了像一只老虎,然后猫昂起低落的头,骄傲的走了。童话故事说了一个道理,内心常常会被虚假的幻象所蒙蔽,而失去了对真实世界和自我的把握,便会产生许多错误的认知。 一则新闻说国外的一家公司长期财务造假。由于造假的时间太长了,公司领导便认为公司真的有这个实力,结果不断的采取冒进式的做法,最后资金链断裂公司宣布破产。最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是一线的工人,工人说公司的产品由于技术的落后早被市场淘汰了。如果当初领导不相信纸上的财务报表,实际到车间走访,便知道问题了。 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接受的都是鲜花和掌声,听不到逆耳的忠言和严厉的教诲。他天真的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从而越发的胆大。他可以撞车打人,也可以骚扰他人,当然父母在能力范围中能为他摆平。但是一旦犯的案子太大了,便是父母也兜不住了。只到接受法律的制裁,可能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 来我门诊的许多病人都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位来自外地的公务员始终偏执的认为自己患上了重病,不断在全国各地就诊,做了各项检查都没有查到什么状况。后来转到我的门诊就诊,才知道自己患了焦虑症。明明躯体上没有什么重病,但是仍然如此失去理性的偏信,花了许多冤枉钱走了许多冤枉路。后来住院接受心理治疗,病情才得以控制。 公司的造假报表、亲人的片面之词、偏执的理念都好像“哈哈镜”一样,传递出虚假的幻象,给当事人一种不真实的信息,建立非理性的认知。在非理性的认知所衍化出的情绪和行为常常是不成熟的,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常常将自己的认知拿出来重新的讨论一番,看看是否存在着虚假的幻象,我们需要恢复“真实的内心”。 找到“真实的内心”就是要多听听真实的声音。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领导的多听听一线工人的意见,做子女的多听听挚友的意见,有了疾病多听听医生的意见。不能仅仅听从身边几个人的意见,他们会有意或无意的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有对现实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态度才可能会理性的。对于那只猫和老虎来说,听听同伴的意见,就会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了。 找到“真实的内心”就是要多参与真实的实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闻不如一见吧。如果做领导的对工厂实际的调研,做子女的真实的服务于社会,有心理疾患患者多参加团体心理治疗,在实际中去了解问题的实质,现实中去考察自我的需要和环境的要求,仔细研判,做出理性的选择。说句玩笑话,对于那只猫和老虎来说,出门找条狗打一架,实力就检验出来了。 找到“真实的内心”就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健康人、做公民、做管理者都不应该忘乎所以,自大轻狂,而需要经常检讨自我和事业。通过理性的思维,我们能及时的发现现存的问题和弱点。及时的做出调整,不至于对错误置之不问,最后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然,理性的思维绝非与生俱来了,而需要在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在社会适应的锻炼中得到的。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