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精神科医生门诊日记(五)

发布时间:2016-05-03

精神病复发的“蛛丝马迹”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万物复苏,很多生物都跃跃欲试。而精神障碍的症状波动也会选择这个时节蠢蠢欲动。在门诊时,我遇到了一位前来为儿子配药的老父亲。他说:“自从儿子生病住院两次后我就一直担心他会复发,整天神经紧张,怎么办呢?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对于患者家属的这种担忧,我听到过多次的报怨,也能理解他们的焦虑和痛苦。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只要能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病情还是比较稳定的,可控的。也能保持一定的社会功能。 了解一些精神症状波动的前兆,对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是有帮助的,也是有必要的。也能够让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更有信心。 精神障碍(本文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是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但与其他易复发疾病不同的是:其他疾病复发,多数是病人本人首先察觉;而精神病复发,最先觉察到的,却可能是他身边的人。这就要求家属要善于观察精神病复发的“蛛丝马迹”,才能尽早识别精神障碍的复发,尽早治疗。精神障碍复发的预兆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睡眠情况 病情缓解时,病人睡眠一般都很好;若无故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是白天过多的卧床不起,就要注意疾病有复发的可能。 2.自知力 原本认识到自己有病,自觉服药的患者,一旦又不承认有病,甚至拒绝服药,就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 3.情绪变化 性情变得跟平时不同,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4.表情变化 在即将犯病时,病人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等。 5.对周围人的态度 如果发现病人对周围人的警惕性增高或对人持敌对态度,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疾病复发。   6.日常生活情况 精神病复发前,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不主动洗漱更衣,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   7.学习和工作状况 疾病复发的早期,不少病人表现为纪律松懈,或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8.言行改变 言语变得和平常不同,说话缺乏逻辑,东拉西扯,让人难以理解,或无端自言自语;行为举止与平常有异,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以往有过的强迫行为再现,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9.躯体不适 部分病人发病前常诉头昏、头痛、疲乏、肢体酸痛等,但这些症状常常变化不定,模糊不清。 10.行为怪异 如果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发笑,外出乱跑,冲动骂人毁物,那就是精神障碍复发。(这一条本不能算入复发的先兆,但有些家属不能注意到上述的现象,直到这个时候才能意识到。)   家属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的异常迹象,就要警惕是否精神病复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杨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强迫症专题讲座75
下一篇:如何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