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带着“五道杠”少年阅读文件的照片被网友疯狂传阅。经他的父母证实,他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因此,他被越来越多人称为“神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成名也会带来许多的压力和外界的干扰,因而很难招架。我想孩子的性格尚未成熟,也没有经历社会的洗礼,过早的出名对于一个孩子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我当然相信他的事迹都是真实的,但是我并不认为看新闻一定是高智商的表现。在心理学中,智商是智力的反应。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计算、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我们知道,要真正的读懂新闻,需要许多历史、社会、心理和科学等等知识,一个少年能否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呢。看新闻和看得懂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再者,能看新闻也并不代表着记忆、计算、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全面增高,所以不能简单的算作智力超群的孩子。我倒是建议父母亲带孩子去心理机构做一个智商测试,看看智商究竟有多高。一般说来,大部分孩子的智商在90—110之间,超过130的孩子被称为智力超常,只占3.5%。再者说,智力超常的孩子将来并非注定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 读了篇头的新闻,使我想起了“新中国第一神童”宁铂的故事。报载,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神童”的称号让他轰动一时。然而这看似风光的“盛名”让他痛苦多年,他无法与常人保持友谊,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最终于2003年出家为僧,远离尘世。宁铂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可以选择,自己不愿当“神童”。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而且非智力的因素更为重要。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特征。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但是往往“神童”的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随着孩子的长大和进入社会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能力的缺失使他们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中常常碰壁。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的缺乏给他们进入社会中制造许多的麻烦。高智力随之而来的高情绪敏感性又带来较低的情绪控制力,所以许多“神童”常常会有焦虑和抑郁的感受。由于过早的成就和孤傲的个性就难以和普通人保持友谊、增进感情,这不利于他们的事业合作和婚恋。早年一帆风顺的学习生涯也使他们习惯于顺境的成长,而面对逆境难以承受,有的经一次失败便一蹶不振了。以上的因素均不利于“神童”的成功。 我们的媒体常常会“捧出”一个个“神童”,然而有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幼小的孩子是否能承受太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是否会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失衡、性格上出现偏移,这些压力是否会成为以后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我们的孩子需要在各个智力因素上全面发展,也更需要在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均衡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更应该考虑孩子的未来,因材施教。“神童”的盛名有时候就像蜗牛身上的壳,壳太重了,跑步的速度就慢了。 周朝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