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夜班后为何睡不着——倒班工作睡眠障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一直遵循的生活节律。当人们改变了这些习惯以后,便会出现不适应。轮班工作的人员一方面要在工作与睡眠倒相的制度下生活,一方面又要面临未变化的昼夜节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倒班工作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或思睡。在应该睡眠的时候进行工作或工作时间不规则者,他们的主要睡眠期通常出现于早晨(6:00~8:00),并且不能保持正常的睡眠长度,睡眠减少可达1~4 小时。主观上感到睡眠不满意,尽管患者力图使自己适应目前的条件和睡眠环境,但还是出现失眠。这种情况通常在整个倒班工作期间持续存在。思睡通常出现于倒班时(主要是夜里),要打瞌睡。在倒班工作或其他时间段,倒班者会出现警觉下降、工作与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有些患者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来恢复睡眠,从而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如婚姻不和谐、社会关系受损。有时也会引起激惹性增高,通常是与缺乏睡眠或睡眠需要和社交活动需要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本症可能会导致慢性睡眠障碍。倒班可产生或加重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可破坏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以服药或饮酒来改善睡眠和减少倒班产生的觉醒障碍的人群,可导致药物和乙醇依赖。 本症病程与倒班时间密切相关。在倒班第1周后症状可有改善,但这些症状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持续至恢复常日班时才消失。在夜班换到其他班时,可出现几天入睡障碍而不是睡眠维持障碍。即使有多年的夜班工作经历者也很难适应,这可能与他们在周末和假期中又恢复到白天活动,晚上睡觉有关。 那么该如何预防倒班工作所致睡眠障碍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1)减少夜班,或不连续上夜班,或与白班交替可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按照白班,小夜班,夜班的顺序倒班。 (2)选择适应能力强的人,从事夜班工作。 (3)利用超短作用时间睡眠药。 (4)利用高照度光,使夜间的工作环境更加明亮。 孙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