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矫正或行为治疗,它的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的着眼点是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疗法是整个心理治疗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有许多规范化的和成套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操作条件法、行为塑造法、代币制管理、自我调整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行为演练法等。 行为疗法与其它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奖赏的的行为易学会且能维持下来;反之,受处罚的行为就不易学会或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 行为疗法的实施,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认定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焦虑症等,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行为治疗不关心所谓“潜意识”或 “内在精神的症结”,也不管病情发生的动态和因果关系,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行为疗法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与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他们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而特定的治疗目标又是施治者通过对求治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求治者制定的。 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主要如下: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口吃、咬手指 (甲)、遗尿症、暴露发作等;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烟酒及药物成瘾等;还广泛地用以矫正儿童或成人的各种不良问题行为。 董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