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因为夜眠差,心情不好,已经住院两周了。护士的交班报告总是反应睡眠情况良好,但医生查房时王阿姨就是说夜里没睡着。为说明她的真实睡眠情况,张医生给她做了24小时动态脑电图,还特地让夜班护士在每次查房时带上笔,在她的脸上画圈。面对检查结果和脸上多出来的圈圈,王阿姨虽然不能解释,但仍然强调她没有睡着。原来王阿姨的这种症状称为主观性失眠,是患者对睡眠状态的不良感知,心理学又称之为“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主观感觉与客观睡眠的不一致,可见于任何年龄,老年女性更为常见。患者夸大其入睡困难和低估其睡眠维持时间是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失眠。患者将失眠看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白天沉浸在失眠的焦虑中,夜晚把失眠当成无法战胜的恶魔,对自己“失眠”的事实坚信不疑,并能具体描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或完全失眠。有些人即使睡眠很好,当他睡着之后,有人把他搬到另外一个床铺上,或在他脸上画了“眼圈”,他都不知道。即使在他熟睡时把他推醒,他也会否认睡着的事实。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是治疗主观性失眠有效方法。关键是消除预期性焦虑,打断失眠与焦虑之间的恶性循环。和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自然过程,我们要做的是服从这个自然过程。否则,带着焦虑紧张情绪强迫自己立即入睡,则欲速而不达,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待睡眠的态度,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问题上,能睡多少时间,就睡多少时间,顺其自然,淡然处之,这样才有利于克服和缓解焦虑绪; 其次,按时就寝和起床。对于失眠病人来说,不论前一晚上睡眠情况如何,都应该按时起床,决不能因为前一晚的睡眠不好而有补偿心理,这样才能有利于恢复睡眠-觉醒节律,使机体的生物钟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不饮浓茶咖啡,不抽烟,睡前不看容易使人兴奋和激动的电影、电视,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足半小时左右;第四,学习一些简单可行的放松技术,注意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这样有利于增强体质,调节大脑功能。 (耿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