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扬州两会上,扬州市委提出了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战略构想。“创新扬州”推动综合实力提升,“精致扬州”彰显城市特色,“幸福扬州”则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幸福扬州的理念是在“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基础上一个更高的目标,将以民为本的执政方针落实到每一个扬州老百姓的切实的感受,是扬州市委执政的大智慧体现。 那么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幸福城市?对此,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评价幸福。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对自己生活的认可和满意度。作为主观的感受,幸福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但这样说并非意味着幸福是绝对或纯粹的主观性。幸福的感受离不开它的内容。幸福就其内容来说,则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即人的基本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实现,决定幸福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程度需要满足的基础上,这种需要是幸福的底线。没有或不能满足这些最基本的需要,一般人都不会产生幸福感。在这一底线上,其幸福感则取决于个人的感受。 我们简单的谈谈人的基本需要,从人的基本需要谈谈我对幸福城市的理解。 (1)生理需要 是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它包括对食物、温度、活动和睡眠等的需要。这一点就要求城市的经济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标准,来保证每一个市民吃得饱,穿得暖。所以城市的经济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一定搞上去。饿着肚子,老百姓不会觉得幸福。政府要为市民的“吃喝拉撒睡”提供周全的服务,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建设扬州,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还是依然要从“民生”二字入手。 (2)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前者指个体需要一些安全措施以防止身体受到伤害,这要求城市保护环境,引导市民健身,预防疾病,有病了能及时方便就医。后者指个体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如人们大多喜欢在熟悉、有序、可预知的环境下生活,而害怕陌生危险的环境。这要求城市治安良好,出门无忧。我们扬州治安一直很好,平安扬州一直是政府的许诺。 (3)爱与归属的需要 每一个人都需要获得亲人、家庭的爱和集体的接纳,同时也需要去爱别人。人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参与群体的活动,并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一个市民都要求一个和睦的家庭,每一个学生都希望上一所好的学校,每一个工人都希望有一个好企业。这要求城市提供更多的好的学校资源,更多的好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帮助贫困的家庭、关心老人和残疾人。我们的城市很快就进入老年化城市,我们的政府将会投入更多的社区资源帮助老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4)审美的需要 每一个都有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喜欢去公园欣赏美景、喜欢去博物馆了解历史。生活在扬州是幸福的,我们不要去公园,打开窗便可以看见美丽如画的城市建筑;我们不要去博物馆,走上一条小巷,那里就有说不完的文化。我们生活在精致的城市里,不过我们并不满意,我们还需要电影院看最新的大片,需要大剧院听最优美的音乐,需要图书馆获得最丰富知识。 (5)自尊的需要 自尊有双重含义,即拥有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和被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满足自尊的需要可使人获得力量和自信。城市将树立公平正义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愿望。 我们可以看到要满足大多数人们的基本需要,扬州成为市民有广泛幸福感的城市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市政府能以人为本提出幸福扬州的战略构想,这是何种大气魄,是何种大智慧。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说,我们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更加注重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的同步提升,通过建设幸福民生,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和安全感,让各个层面的市民都能感到舒适,感到幸福。 我们应该感谢政府,生在扬州就是一种幸福。今天是除夕,最后祝愿每一位读者都在新的一年中幸福安康、合家欢乐。 (周朝昀) |